↑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1年梁启超首先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五四运动后“中华民族”一词逐渐普及,几乎家喻户晓。

材料二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激发了中国……的强烈愿望,激发了几代人为这个目标而进行的艰苦奋斗。一句话,激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

材料三 1941年中共《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1943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十八周年纪念》中表示,“中国共产党人愿意完成他未竟的事业”,体现了中共团结合作的精神。

材料四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9月23日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时强调,“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继承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指明了方向。

——李洪峰《论长征和长征精神》

材料五 1981年11月,女排在世界杯排球赛上勇夺冠军,人民日报刊文《学习女排,振兴中华》:“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女排精神”成为那个时代的精神符号,向世界郑重宣示:中国来了!也向国人发出动员:万众一心,艰难总能克服,梦想终将抵达……今天的中国,尤其需要在创造出庞大的物质财富同时,锻造更强大的精神实力。

——《人民日报·时代何以重唤“女排精神”》

材料六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培育“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迅速流行开来,成为制造行业的热词。随后,不仅制造行业,各行各业都提倡“工匠精神”。财经学者吴晓波眼里,工匠精神就是:做电饭煲的,能煮出来的米饭粒粒晶莹不黏锅,做菜刀的,能让每一个主妇手起刀落,轻松省力。早在《诗经》中,就把对象牙、玉石加工描述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促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中华民族”概念从产生到被认同的背景?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又可理解为什么精神?

(3)根据材料三,能体现当时中共“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愿意完成他未竟的事业”的史实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请你设计一条“弘扬长征精神,重走长征路途”的旅游路线,要求按红军路线,至少五站,不走重复路线。

(5)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中国在80年代倡导“女排精神”的原因是什么?

(6)根据材料六,简练概况“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并谈谈你在中学学习中如何发扬“工匠精神”。

九年级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