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2年,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家院落内,一位祖籍香港岛、1880年移居台湾、1897年又移居北京东交民巷,一年前被驱逐到此的历尽苦难的75岁老人,在给儿孙讲述自己60年来的经历。老人说自己这60年来的颠沛流离,跟几个不平等条约有关。

材料二: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政府忙于庆祝活动。1894年—1895年,外敌入侵,清军在战争中惨败。针对此事,有人在北京城门上写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材料三:“北京之惨状,已臻其极。前门外大栅栏及东交民巷西什库等处,只是残砖破壁……独各国之兵士,恃威横行……惨风凄雨,流血斑地,尸骨委于鹰犬,万骨枯而何人凭吊。”

——日本记者1900年日记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回答:老人一生流离失所,受尽苦难可能与哪几个不平等条约的哪项规定有关?

(2)材料二中“三军败绩”指的是中国在哪次战争中的失败?“割地求和”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记载的事实是哪一历史事件的结果?后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的影响是什么?

(4)清政府在近代反侵略战争中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八年级历史综合题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