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日 喻

苏 轼

①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①,以为日也。日之与钟、籥亦远   ,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②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③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④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⑤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也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注释】 ①籥:一种形状像笛的乐器。

1.填入第①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     )

A. 乎

B. 耳

C. 焉

D. 矣

2.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即其所见而名之”表现人们对事物观察粗心。

B. “莫之见而意之”表明受客观限制难把握实质。

C. 概括惑于所见、主观臆度两类求道的错误现象。

D. 表明当今之人谈论道时都受到不同的局限约束。

3.第③段运用了引用的手法,请分析其作用。

4.下列对第④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南方“没人”掌握“没水”譬喻,形象论证学以致道的道理。

B. “日与水居”“生不识水”的差异是学没水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

C. 采用对比论证方法,以南方没人与北方勇者作对比,突出观点。

D. “七岁”“十岁”“十五”的连续叙述凸显长期实践的积累过程。

5.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