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胜利的号角   和平的宣誓

——习近平主席检阅胜利日阅兵受阅部队侧记

新华社北京 9 月 3 日电(记者曹智李宣良王士彬安普忠)  

岁月的指针,指向 2015 年 9 月 3 日。北京,天阔云舒,旗帜飞扬。

上午 10 时 20 分许,高亢嘹亮的检阅号角响起,红旗牌检阅车驶出天安门,习近平主席站在检阅车中央,向着受阅部队驶去。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为主题举行阅兵;这是习近平主席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检阅共和国武装力量。

特殊的时空节点,唤起深沉的历史记忆。70 年前的今天,中华民族以伤亡 3500 万军民的惨重代价,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70 年后的今天,抗战的歌声仍然回荡在这片浸润着英烈鲜血的热土上,胜利的豪情依然洋溢在亿万军民的胸间。

此刻,东长安街上,三军肃立,铁甲生辉;华北地区 8 个机场上空,陆海空军近

200   架战鹰起飞编队,列阵蓝天……

检阅车驶过金水桥,阅兵总指挥、北京军区司令员宋普选驱车上前报告:“主席同志,

受阅部队准备完毕,请您检阅!”

“开始!”

随着一声令下,千人军乐团奏响激昂的《检阅进行曲》。迎着金色的阳光,习主席乘检阅车向东驶去……

“同志们好——”“首长好!”

“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习主席的亲切问候和受阅官兵的响亮回答,汇聚成历史与现实的交响。

从九一八事变奋起抗击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到七七事变全国抗战开辟东方主战场,历经 14 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华民族为最终战胜法西斯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民族危亡关头,中国共产党高擎全民族抗战旗帜,不畏艰险、砥柱中流,支撑起救亡图存的希望。

方阵巍巍,战旗猎猎。70 面鲜红的荣誉旗帜,像一束束燃烧的火炬……每一面旗帜都传诵着荡气回肠的英雄壮歌。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演兵场上真打实备,战备执勤枕戈待旦,科研战线拼搏攻关,救灾现场出生入死……今天,赓续红色基因的人民子弟兵用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上合格的答卷……

“同志们好——”“首长好!”

“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习主席的亲切问候和受阅官兵的响亮回答,彰显了捍卫和平的铁血担当。

一辆辆坦克披坚执锐,一门门火炮昂首挺立,一枚枚导弹直指苍穹……涂装着各色迷彩的现代化装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500 多台国产主战装备,编组成地面突击、防空反导、海上攻击、战略打击、信息支援、后装保障 6 大模块,其中 84%为首次公开亮相。

昔日靠小米加步枪打败敌人的人民军队,已发展成为诸军兵种合成、具有一定现代化水平并加快向信息化迈进的强大军队。人民军队是和平之师,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同志们好——”“首长好!”

“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习主席的亲切问候和受阅官兵的响亮回答,凝聚起强国强军的磅礴力量。

对民族复兴的憧憬向往,对富国强军的孜孜追求,贯穿了中国近现代史的章章节节。今天,这个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目标,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为之奋斗的理想,正前所未有地走近我们。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抗战历史昭示,没有一个巩固国防,没有一支强大军队,实现中国梦就没有保障。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习主席鲜明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要求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

走进历史是为了走向未来,纪念胜利是为了永远胜利。

10时30分许,当习主席乘检阅车驶回天安门,受阅将士齐声高呼:“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这,是人民军队维护和平的宣誓!

这,是中华民族走向新胜利的坚定决心!

(选文获“中国新闻奖”特别奖,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消息对抗战历史的回顾属于新闻结构中的背景部分,它可以使读者更清晰地认识到这次阅兵的原因和价值。历史和现在的对比意在体现历史已成过去,那种小米加步枪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B. 消息既展示了习近平主席作为三军统帅的风采,又充分展示了人民军队威武之师、胜利之师的良好形象,同时也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忘历史、捍卫和平的坚定决心。

C. 导语是消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消息在导语部分介绍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的同时,增加了场面描写“北京,天阔云舒,旗帜飞扬”,显得新颖别致,宏大喜庆的场面,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D. 该消息立意高远,描写细腻、信息量大,文字优美、手法灵活,情景交融、扣人心弦,形象而充分地突出了此次阅兵“走进历史是为了走向未来,纪念胜利是为了永远胜利”的深刻主题。

2.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 9•3 阅兵向世界宣告我们取得抗战胜利后,在国家建设和军队建设方面也取得了胜利,所以是一次“胜利的号角”。

B. 和平不可能凭空得到,铁血的人民解放军有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所以 9•3 阅兵也是一次“和平的宣言”。

C. 本文属于新闻中的侧记文,从许多独特的侧面,将一场宏大的活动,写得真实感人。

D. 阅兵仪式,不光是对七十年前那场胜利的纪念,也是对历史负责任的表现;不光是有雄壮的军队向世界展示了力量,也有工人、农民等各种方阵接受了世界的检阅。

E. 从金水桥开始的阅兵仪式中,展出的现代化军事装备倍受关注,其中 84% 的装备为首次公开亮相。

3.文章多次出现“‘同志们好——’‘首长好!’‘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