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2018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高个人所得税减除费用标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于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

个人所得税1981年开征,减除标准是800元;2006年1月1日,提至1600元;2008年3月1日,提高到2000元;2011年9月1日,调至3500元。随后,至今未做调整。近年来,生活、物价水平快速上涨,中国居民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费用发生了较大变化,2017年城镇职工每月人均负担消费支出已经上升至4013元,明显高于现行免征额3500元。根据当前实施的3500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工薪阶层已成为个税征欢主体,承受着较大的税负压力。

(摘编自“风凰网”)

材料二

国家税收的核心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个人所得税的特征是向富人征税,因此在世界上各国都是一种良性税收。仅以美国为例,美国通过向高收入人群征收高额的个人所得税,并将税收所得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救济穷人,从而有效地堆持了社会的公平。

对于普通工薪收入人群来说,税基最好计算,因为其主要收入都是工资,每一笔收入都可以轻松查到,这样征税就比较容易。但很多高收入人群的收入来源于资本利得、企业经营收入等多种途径,从而导致了个人所得税在真正高收入人群中的征收因难。

(摘编自“搜狐财经”)

材料三

我国现行个税制度为分类所得税制,它名义上是一个税种,实质上可以分为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等11个征税项目,每个项目采取不同的计证办法,适用不同的税率。

(图表来源:苏宁金融研究院)

(图表来源:苏宁金融研究院)

材料四

我国个税是以个人为纳税单位,采用单一的费用和除制度,忽略了个人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没有考虑纳税人赡养家庭人口数量、家庭医疗教育支出等情况,没有考虑到我国的中西部发展差异较大的现实,没有考虑一、二、三线城市收入与生活成本的差异问题。

有人认为应以家庭为个税纳税单位,因为有的家庭人口较多,夫妻间的收入差距也可能很大,以家庭为单位比较公平;另外征收范围应该不只是工资收入,应该把所有收入都纳为个税的征收对象。有人认为,以家庭为单位征收需要清楚了解家庭的资产状况、家庭成员状况等,这在信息收集上难度很大,比如如果只把收入情况摸清楚,而不清楚掌握家庭金融性资产的情况,就可能会出现没工作收入的千万富翁却能领低保的情况。

(摘编自《中国经济周刊》)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材料一可知,我国个人所得我起征点自2011年9月1日后就没有调整,已明显不符合社会生活实际,加大了工薪阶层的负税压力。

B. 材料二指出个人所得税的特征是向富人征税,面我国目前征收的主体是工薪阶层,说明现行个税税制失去了维护社会公平的调节能力。

C. 根据材料三可知,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税制下,不同纳税人收入总额相同但收入来源不同,可能会导致税后实际收入区别较大。

D. 材料四说明我国不同家庭、城市、地区收入与生活成本存在差异,个税却采用单一的费用扣除制度,这个做法不合理,但是否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税没有定论。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根据材料可知个税就是向富人征税,按我国现行税制,工薪阶层税负压力过大,因此个税起征点设定得越高越好。

B. 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经过几次调整,由800元调整到3500元,从侧面说明我国个人收入和经济水平在不断提高,

C. 根据我国现行的个税制度,如果纳税人收入来源相同,收入总额近似,所缴纳的个税金额相当。

D. 我国个人所得税以个人为纳税单位,忽略纳税人的家庭责任和地城区别,这可能对人口多、夫妻收入差距大的家庭不公平。

E. 综合全文,只有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税并兼顾地域差别,才能真正促进社会公平并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3.为完善现行个税制度,除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之外,请结合材料再提几条建议。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