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3 题,其中:
选择题 7 题,单选题 33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28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7 题
  1. 罗马法将规定国家事务的法称为公法,其效力由国家政权加以保障,不允许依私约变更;将规定私人事务的法称为私法。罗马法重视私人权利保护,但罗马公法的地位高于私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体现了法律至上原则

    B. 体现了国家至上理念

    C. 维护了罗马民主政治

    D. 维护了城邦整体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古代天文学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和情感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地上的人事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这一倾向导致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A. 缺失探究天体运行规律的科学精神

    B. 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

    C. 崇拜上天忽视自然而极具神秘色彩

    D. 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生产实际相脱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秦朝,三公九卿的官署在禁宫之内。东汉,尚书台被置于禁宫之内,三公九卿的官署被归于外朝请出了宫城。唐长安大明宫内,门下中书二省分列宣政门左右,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明清官署除了军机处均被移到紫禁城之外。以上变化表明

    A. 家事与国事逐渐分离

    B. 官制变化影响城市布局

    C. 中央行政机构的完善

    D. 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加强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周代的采诗官定期到民间收集歌谣。《诗经》是周王朝约五百年间社会面貌的形象反映,被称为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其中《雅》和《风》中有不少篇章是贵族和平民的讽刺诗。这表明

    A. 周朝统治者非常顺应民情   B. 诗歌能够真实地再现社会面貌

    C. 平民对政治有一定发言权   D. 《诗经》是周朝制定政策的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罗马法被近代社会广泛借鉴采用,其中的私法精神和内容尤为被重视,它包括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与继承等方面的规范。这表明罗马法契合近代社会的主要是

    A. 罗马共和精神与近代吻合

    B. 自然法的人人平等原则

    C. 对个人权利的规范与尊重

    D. 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十二铜表法》规定:“若(当事人双方)不能和解,则(他们)应在午前到市场或会议场进行诉讼。出庭双方应依次申辩(自己案件)”这反映出当时的司法审判

    A. 侧重于当事人的申辩

    B. 确保审判结果的公正

    C. 遵循严格的司法程序

    D. 摈弃旧有的风俗习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

    B. 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

    C. 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

    D. 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33 题
  1. 《爱日斋丛抄》中记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据此可知

    A. 活字印刷术在唐末开始使用   B. 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

    C. 刻板印刷技术已经传入西方   D. 造纸技术出现了重大的改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这段话反映了

    A. 宗法血缘关系得到强化

    B. 郡国并行威胁中央集权

    C. 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

    D. 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

    B. 三省六部制的实施

    C. 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

    D. 豪门望族势力壮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孔子曾说:“为国以礼”。在古代社会,孔庙的祭祀之礼被视为国典,不仅是对祖先的庙祭,还是对天地诸神的社祭。材料反映孔庙“祭祀之礼”的主要作用是

    A. 礼仪教化与政治分离

    B. 凸显宗族、亲族关系

    C. 以礼制巩固国家制度

    D. 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苏格拉底曾讥笑以自己的决定把无知的人变成统帅的雅典平民的万能,在讲到马匹不足时他建议把这个问题提交公民大会,用表决方式把驴变成马。这反映了苏格拉底

    A. 探索新的政治形式以代替民主制

    B. 反对直接民主制度提倡精英治国

    C. 呼吁全社会正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D. 嘲讽公民大会不切实际徒有虚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明清时期贞节旌表制度发达,使得不能参与科举考试当官的女性,也有了光大门楣的机会。一些妇女较主动地选择了守寡一途,以使自己在家族家庭中获得较高的地位及财产的继承权。材料的主旨是

    A. 理学纲常开始成为束缚女性的枷锁

    B. 贞节旌表制度存在一定的社会基础

    C. 商品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妇女的地位

    D. 君主专制的强化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罗马法规定,当儿子成为将军时,可能会指挥其父;当儿子成为高级官吏时,可能要审判其父。但又规定,家长拥有对子女的生杀权。这表明罗马法

    A. 公法与私法分立

    B. 过分强调形式主义

    C. 存在结构性缺陷

    D. 违背人道主义精神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汉代太学的教师均称为“博士”,东汉光武帝“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他们分别教授《施氏易》、《孟氏易》、《梁丘易》、《京氏易》、《欧阳(尚)书》、《大夏侯(尚)书》、《小夏侯(尚)书》、《齐诗》、《鲁诗》、《韩诗》、《大戴礼》、《小戴礼》、《严氏春秋》与《颜氏春秋》,史称“五经十四博士”。材料反映了

    A. 儒学思想的正统最终确立

    B. 当时学术氛围比较宽松

    C. 儒道思想相互借鉴与融合

    D. 百家争鸣局面再次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元朝行省对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负责)相结合的方式处理。朝廷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这说明元代

    A. 地方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B. 完善了中央集权模式

    C. 外重内轻局面得到改变   D. 注重君主权力的加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认为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罗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只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任何时候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它”。这体现了

    A. 基督教神学对罗马法的影响   B. 自然法精神对罗马法的影响

    C. 罗马法具有继承性和适用性   D.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明代许仲琳在《封神演义》中以姜子牙的口吻表达出“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的思想,号召诸侯“吊民伐罪”,哪吒剔骨还肉、黄飞虎反商归周等强调了“父逼子反”、“君逼臣反”而不得不反的精神。这从侧面反映了

    A. 理学失去了社会约束力   B. 士人对平等自由的渴望

    C. 市民阶层追求自由生活   D. 明清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中国商周时期便有男子休妻“七出”之说,后又增加“三不去”对随意休妻进行限制,即“妻子无娘家可归、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这些规定

    A. 保护了女性基本权益

    B. 维护了宗法伦理秩序

    C. 稳定了家庭婚姻关系

    D. 体现了男女平等观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唐宋概括论》中说道:“唐代以后以舞乐为主,舞的动作不过是附属品,乐律亦重形式,少有模仿动作的意思。宋代以后,随着杂剧的流行,模仿事物一类通俗艺术较盛,动作较为复杂,品味较^代的音乐下降。”据此可知

    A. 唐代音乐形式比宋代的更受欢迎

    B. 唐代舞乐仅供皇族欣赏

    C. 宋代以后音乐形式的世俗化倾向

    D. 宋代音乐多模仿唐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第二次是刘邦的封建;第三次是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第四次是朱元璋封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这种现象说明

    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 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

    C. 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

    D. 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监察制度本质上是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的要求,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政治利益,通过对封建官僚队伍的监察,以达到控制和压迫以农民阶级为主体的被剥削阶级的一种政体设计。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A. 可以完全抑制官员的贪腐

    B. 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

    C. 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

    D. 其实质是维护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的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元杂剧“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这说明元代杂剧

    A. 缺少精练的艺术特色

    B. 为民间艺术家所创作

    C. 实现了诗书的平民化

    D. 具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题文)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汉文帝除肉刑诏,所引用的就是《尚书》说。汉武帝亦使吕步舒(董仲舒的弟子),治淮南狱。”这反映了汉代

    A. 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   B. 确立了司法审判独立性

    C. 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   D. 孝治天下儒家独尊观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唐末五代,对关羽的信仰主要限于民间。宋以后,皇室封关羽为王,立庙祭祀,与宋对峙的金朝也下令重修关庙,关羽神灵的社会地位迅速提高。这反映出

    A. 时代精神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B. 小说繁荣促进关羽形象普及

    C. 理学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D. 民族融合推动了民间信仰变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美国学者杜兰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中国原始居民的宗教信仰有灵魂的恐惧,崇拜无处不藏躲的幽灵,敬畏上天,以丰盛的祭品感谢大地……帝王和僧侣几乎是一体的,他们的丰功伟业常常是得之于祷告和诸神的惠助。作者实质上强调的是

    A. 王权带有神秘的色彩

    B. 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C. 科技文化的极为落后

    D. 君权神授思想的出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表先秦秦汉思想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据此可知

    观点

    出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

    《庄子·达生》

    “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A. 天人合一思想的大致形成过程

    B. 儒道两派的思想主张基本一致

    C. 古人已经注意到环境污染问题

    D. 思想家都有维护君主专制愿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并对应相应的颜色,也称为“颜色革命”。“颜色革命”实质上宣扬的是

    A. 倡行仁政,以德治国

    B. 阴阳五行,变化有常

    C.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D. 政权统治,合法正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宋朝设置通判于各州、府,辅佐知州或知府处理政务,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州府公事,须通判连署方能生效,并有监察官吏之权。清朝各府置通判,分掌粮运、水利、屯田、牧马、江海防务等事。这反映出

    A. 地方监察力度不断削弱   B. 地方政务处理更加灵活

    C. 地方监察体制有所调整   D. 地方政府职能日益扩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2014年,两汉文化发源地徐州诞生了史上第一个赋社——彭城赋社,专门从事辞赋的整理、创作、研究,重点开发“汉代五绝”之一的汉赋资源。下列关于汉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B. 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气势恢弘的时代

    C. 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的欢迎

    D. 特别重视主观意识和感情的抒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学者何新在《哲学思考》中提到:儒教有两个发展阶段,在夏商周,是敬祖事天的原始儒教:……以后,是敬祖事天尊孔的国家宗教,在这种国家宗教中,孔子由一位学者、思想家而被教主化、神圣化了。材料观点反映了

    A. 中央集权逐渐强化

    B. 儒学思想出现质变

    C. 儒家的政治化趋势

    D. 儒学的不断世俗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宋朝神宗、哲宗时期党争比较激烈,党人对史官多所责难,限制其行止,针对这一情形,朱熹说:今之修史者,只是依本子(奏本)写,不敢增减一字。据此可推断出

    A. 宋修史书不能真实反映历史原貌

    B. 史官在修史时听从于党人的意见

    C. 宋修史书受当时的政治环境影响

    D. 宋朝没有敢真实记载历史的史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有学者认为,秦汉时“民之反,多农与士结合,易成;至宋、明民之反,农而已,士稍也,易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

    A. 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完善

    B. 大一统格局得以奠定

    C. 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D. 监察制度得到了完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宋真宗欲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亲自写手诏送给宰相李沆,李沆居然当着使者的面将诏书烧了;宋仁宗时包拯两次带头组织台谏官集体谏诤,阻止提拔才能平庸的外戚。这说明宋朝

    A. 台谏制度已经相当成熟

    B. 文官政治制约君主专制

    C. 皇帝知人善任心胸豁达

    D. 君权与相权矛盾很尖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北宋前期规定:中书令“不与朝政”,中书侍郎“不领省职”,“但掌册文、覆奏、考帐”。这反映出当时

    A. 官僚机构进一步膨胀

    B. 中书省的权力被削弱

    C. 三省体制得到了发展

    D. 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军机处最主要的职掌是所谓的“承旨书谕”,上谕下发分为“明发”和“廷寄”两种。“明发”上谕是指交给内阁发抄,宣示天下的谕旨;“廷寄”上谕是由军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的谕旨,需封入信函,交兵部加封后加急传递。这表明

    A. “明发”上谕是为了监督内阁的政务公开

    B. “廷寄”上谕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管

    C. 军机处突破“承旨书谕”职能,成为内阁的上级机构

    D. 军机处直接参与机要政务的决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克利斯提尼改革规定“所有居住在同一村庄的人彼此都是村民,他们不再用祖上的名字相称,而正式以村庄的名字相呼。”此做法

    A. 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B. 旨在排斥雅典的外邦人

    C. 表明雅典人实现了平等

    D. 有利于瓦解贵族政治的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雅典民主政治中的自由并不像一些西方学者所宣称的那样,相似于现代西方民主政治中的自由。虽然它们具有相同的一面,但二者的区别同样明显,而且是根本性的。耐人寻味的是,当代西方的古典学者明显忽视它们的区别,而强调其相似性。”据此可知,雅典民主

    A. 是少数人的民主

    B. 缺乏自由平等精神

    C. 孕育了某些现代民主原则

    D. 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直接来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梭伦说:“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他将其制定的法律刻画在16块白色的牌子上并公之于众,同时要求所有公民与官员发誓遵守这些法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梭伦确立雅典居民平等公正原则

    B. 梭伦以立法形式确立了民主政治

    C. 城邦法律是西方各国的立法蓝本

    D. 城邦法律是民主制度的重要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清代学者戴震认为:“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无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乎舍法而论理,死矣,更无可救矣。”材料

    A. 否认“天理”的存在

    B. 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

    C. 认为“理”“欲”相统一

    D. 体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漕运指利用水道调运官粮的一种专业运输,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黄河流域变得凋敝不堪。除了藩镇之外,唐军在平叛过程中,一些将领的权力扩大,独霸一方,甚至与唐中央对抗,这使得“漕运阻绝”。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决心整顿漕运,户部侍郎刘晏经过考察,对漕运进行了重大改革:疏浚渠道、以通航运;以盐利雇人运输,“不发丁男,不劳郡县”;创立漕运的奖励制度等。经过改革,江淮漕运物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师。刘晏提出并实行的这一套漕运制度,在安史之乱后为挽救漕运的中衰起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潘镛《中晩唐漕运史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漕运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漕运改革的意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文帝废除了刻面、割鼻、斩左右趾等刑罚,景帝时规定八十岁以上、八岁以下和孕妇等应被审讯关押的,都不得加械具。平帝时规定,对“从坐”妇女免于拘捕和监禁,男子八十以上、七岁以下除非重罪,均可免刑或减刑。刑法中增加了一些新罪名,如“阿党”(诸侯有罪,傅相不举奏)与“附益”(中央朝臣外附诸侯),均为重罪。武帝时还制订了《酎金律》《左官律》,来制裁诸侯在祭祀宗庙时贡金不合标准、舍弃朝廷而奉事诸侯等行为。在司法判决中,盛行以《春秋》的精神作为解释法律和作出判断的基本原则。许多经学大师纷纷以经解律,东汉时许慎、马融、郑玄等人各立门户,歧见增多,以至于朝廷出面规定了郑玄注经解律的正统地位。

    ——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材料二  公民法主要适用于罗马公民,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方面。从共和国后期到帝国前期,罗马由一个城邦国家变成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新的地区不断被并入它的贸易和交通体系中。罗马法也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以及外邦人与外邦人之间关系,基本内容主要是关于所有权和债权方面的规范,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罗马法虽然允许使用酷刑,但只是作为审判过程中的补充性和最后的措施,实施的前提包括:只针对死刑犯罪;没有其他手段发现真实;对犯罪的指控充分和适当。20岁以下与60岁以上者、孕妇和育儿母亲免予酷刑。

    ——于贵信《古代罗马史》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汉代和古罗马各自的法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国法制特点产生的社会背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摘编自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自秦以后,君反客为主,“视天下人民为人君囊中之私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其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己矣”。君臣关系应该以“天下万民为事”“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封建法制是“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都出于君主一人一姓的“利欲之私”,“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心目中仁人君子的理想人格。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主张。

    (2)据材料二,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指出汉代学者在改造儒家思想方面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