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3 题,其中:
null 1 题,单选题 39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23 题,困难题 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null 共 1 题
  1. 美国学者在《审判雅典:西方思想中的反民主传统》中认为,苏格拉底死得并不冤枉,因为他质疑传统和民主的价值而犯了冒犯之罪。何况,在雅典如果个人权利与国家的需要发生冲突,民主制并不意味着对个人权利的严格保障。材料主要说明了

    A. 雅典直接民主存在弊端

    B. 雅典民主忽视公民个体权利

    C. 雅典民主强调集体利益

    D. 苏格拉底对雅典民主的不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39 题
  1.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利以性恶论为基础论述道,追求权力、名誉、财富是人的本性。国家是人性邪恶的产物。他认为,当时处于人性堕落、国家分裂、社会动乱状况的意大利,实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宁的唯一出路只能是强化权力。马基雅维利的这一理论

    A. 产生的渊源是中国法家思想

    B. 论证了君主专制的合理性

    C. 奠定了社会契约的理论基础

    D. 指出了国家统一的必要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苏格拉底说:“只要我还活着,还有力量,我就永远不会放弃哲学。或停止劝告你们,对你们之中每一个我所碰到的人指出真相,以我惯常的口吻说:最优秀的人啊,最强大、最以智慧和力量著称的雅典公民,你只关心钱财、名声和荣誉,却不注意也不想到智慧、真理及你的灵魂的完善,难道你不觉得羞愧吗?”可见当时的雅典

    A. 享乐主义和利已主义盛行

    B. 人文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

    C. 直接民主制度的弊端暴露

    D. 城邦宗教信仰自由的缺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学者指出,牛顿发现的三大定律,使得天体和地上物体的运动规律被统一在一个经典力学框架中,致使上帝和天堂无容身之地。人们因而思考,如果人们无法依靠启示(上帝的命令)来获得真理,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真理。可见,该学者认识到,人们对牛顿科学革命的思考

    A. 催生了启蒙运动

    B. 直接导致进化论的诞生

    C. 普及了无神论

    D. 加速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785年,瓦特在给客户的信中说:“你要求我们派人去安装和修理蒸汽机,这如同向我要一马车的金子一样难以办到,我们自己的机器现在都找不到人修。”这反映了

    A. 蒸汽机的生产技术还不成熟

    B. 人们普遍敌视蒸汽机使用

    C. 技术人才影响着新技术推广

    D. 英国政府禁止使用蒸汽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 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 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 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 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830年,剑桥大学数学教授查尔斯·巴利奇出版《论英国科学的衰退》一书,分析了欧洲各国的科学状况,指出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他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并成为一种职业。这反映出

    A. 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水平超越英国

    B. 英国丧失原有优势地位

    C. 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

    D. 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A. 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 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 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D. 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儒学的三次话语转向,即儒学在汉代经学中完成的政治转向、在宋明理学中所完成的形而上学转向……”材料中的“政治转向”是指

    A. 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

    B. 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C. 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D. 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当正直的人对一切人都遵守正义的法则,却没有人对他遵守时,正义的法则就只不过造成了坏人的幸福和正直的人的不幸罢了。因此,就需要有约定和法律来把权利与义务结合在一起,并使正义能符合于它的目的。”这段论述出自

    A. 伏尔泰《哲学通信》

    B.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C. 卢梭《社会契约论》

    D.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8世纪的欧洲,法国人在反对教会和国家、争取言论自由和人道的斗争中获取快乐;英国的文人则对本国的社会政治体制比较满意;德国的启蒙学者则几乎完全回避政治。这表明

    A. 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的传播

    B. 政治环境影响启蒙思想发展

    C. 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差异

    D. 制度构想与政治实践相背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判断,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 批判宗教神学

    C. 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

    D. 促进思想解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赵翼《廿二史札记》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儒生群体进入政权

    B. 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

    C. 士人官僚的“规谏”

    D. 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柏拉图说:“正义就是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即各守本分,各司其职,所以正义的落脚点是一种秩序……城邦的正义就是城邦的每一个人都按照他的禀赋,安于他所属的位置。”这从侧面反映了柏拉图主张

    A. 社会平等

    B. 精英政治

    C. 等级秩序

    D. 主权在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亚里士多德指出“个体只有在属于城邦时才具有存在的意义”。有现代学者指出“雅典民主的一个标志是对公民美德的普遍认同,为共和城邦作贡献以及将私人生活置于公共事务和共同善业之下。”这说明

    A. 城邦注重保护个人自由   B. 公民个人自由受限制

    C. 直接民主是多数人的暴政   D. 民主与自由密不可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苏格拉底在狱中说道,“死是他生存的目标。别人不大可能意识到,真正从事哲学的人所研究的没有别的,就是死而已。”由此可见,苏格拉底主张

    A. 知识即美德

    B. 捍卫思想的自由

    C. 认识你自己

    D. 人是万物的尺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传说古代西方,有一天天庭里的众神失和,世界处于灾难的边缘,没有人敢站出来仲裁。血气方刚的易受仙女勾引,老于世故的不敢直言权势,天上地下没有合适的人选。最后,天帝身旁站起一位白袍金冠的女神,拿手巾,绑在自己眼睛上,大声说道:“我来!”众神一看,均表示同意。此传说主要表明

    A. 城邦争斗企盼和谐

    B. 调和纠纷纯靠理智

    C. 商品交换需要公平

    D. 拯救国家要靠正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美国历史学家罗伯兹说:“16世纪早期,一场深重的危机令西方基督教世界大为震动。它永久性地破坏了旧有的中世纪信仰统一,加快了王权的整合。”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展开

    B. 新航路促进基督教传播

    C.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D. 英国发生清教革命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公元前5世纪中叶,由于社会需要,古希腊出现了“教授智慧”的智者。但是到了后期,某些智者为达目的,通过不顾事实地玩弄概念,把哲学蜕化为概念游戏、颠倒是非的方术,因而有些人又把智者称为诡辩者。材料反映出在古希腊

    A. 思想学术走向没落

    B. 诡辩亦为社会需要

    C. 智、诡界限逐渐消失

    D. 个人主义有泛滥迹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867年,在讨论修约问题时,李鸿章说,此“系条约而非议和”,修约是双方的权利,“有一勉强,即难更改”“其有互相争较,不能允从之处,尽可从容辩论,逐细商酌,不能以一言不合,而遂责其违约”。李鸿章这一认识

    A. 仍然抱有天朝上国的想法

    B. 争取到了对外交往的平等

    C. 具有了一定的近代外交观

    D. 提高了清朝的国际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A. 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 体现了儒家修齐治平的道德自觉

    C. 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 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 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 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C. 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D. 是儒家思想发展的产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明代,许多商贾注意赶制时令性商品,如北京中秋节时,“纸肆市月光纸,绩满月像”。重阳节时,“市上卖糕人头带吉祥字”,“糕肆揉彩旗,日花糕旗”(明代刘侗《帝京景物略》)。这反映当时

    A. 商业经营具有品牌意识

    B. 商品营销借助于民俗文化

    C. 北京是全国的商业中心

    D. 政府对传统节日的重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 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 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C. 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D. 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 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 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 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D. 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这次祭奠意在

    A. 证明中共政权为中国正统

    B.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

    C. 确认轩辕黄帝的历史地位

    D. 彰显中共对全民族抗战的呼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

    A. 反对奴隶制度

    B. 主张直接民主

    C. 抨击贫富差别

    D. 具有人文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警告公民不得私有其自身,他建议惩处企图自杀的公民,因为自杀会使城邦丧失一个公民。这说明古希腊

    A. 城邦很注重保护个人自由

    B. 公民的自由受到限制

    C. 雅典民主制度达到顶峰

    D. 城邦不允许存在私有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在1550年出版的人物传记中,记述了13~16世纪意大利许多杰出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欧洲北部城市的一位读者在写给瓦萨里的信中说:虽然我未到过意大利,但感谢上帝,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这表明

    A. 宗教题材是文学艺术的主题

    B. 文学艺术作品是文艺复兴的主要载体

    C.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D. 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每个基督徒都有权直接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的思想。这种思想的社会意义是

    A. 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 使基督徒实现了人人平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这场运动是指

    A. 古希腊先哲人文主义精神的觉醒

    B. 反对天主教禁欲主义思想的文艺复兴

    C. 主张因信称义信仰自主的宗教改革

    D. 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一现象表明

    A. 文化专制局面被打破

    B. 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C. 专制王权已经衰落

    D. 启蒙运动最早产生于法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学者杨晓东认为:“启蒙运动并不是告诉你如何思考,而是告诉人,你原本就已经有充分的理智,只是精神上被管制的习惯使你既懒惰又没有勇气使用你的理智”这一认识和以下哪位思想家的相似

    A. 普罗塔哥拉

    B. 苏格拉底

    C. 伏尔泰

    D. 康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牛顿认为宇宙是按照可测量的、可描述的机械原理进行运转的。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没有人能够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因为通过光来观测电子这个行为本身将会扰乱电子的位置。与这一认识变化相关的是

    A. 经典力学的诞生

    B. 量子论的提出

    C. 电气革命的出现

    D. 相对论的提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2016年6月16日,美国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LIGO)宣布再次探测到引力波信号,开启了全新的引力波天文学时代。在物理学中,引力波是指时空弯曲中的涟漪,通过波的形式从辐射源向外传播。早在100年前引力波就被以下哪位科学家预言

    A. 伽利略

    B. 牛顿

    C. 普朗克

    D. 爱因斯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有学者在评价一项科学成就时指出:它使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一次类似之前牛顿力学定律出现时所带来的划时代变化。这项成就应该是

    A. 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B. 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C.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1871年,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结尾一节中写道:“人类对于自己上升到生物阶梯的顶峰(虽然不是通过他自己的努力)而感到有些骄傲,这是可以原谅的;而他已经上升到那里而不是最初被安置在那里的这件事实,可能使他希望在遥远的将来会更上一层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人类的进化已经走到了尽头

    B. 达尔文十分重视人类灵长类之首的地位

    C. 进化也是人类社会历史变迁的自然规律

    D. 它使《创世记》中的真理受到人们的怀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16世纪,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19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

    A. 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B. 教会实行宽容政策

    C. 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

    D. 教会失去原有权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材料中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指的是

    A. 历史唯物主义

    B. 辩证唯物主义

    C. 阶级斗争学说

    D. 剩余价值理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9. 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在其所著的《新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话:“19世纪下半叶,受进化论和科学分类学的影响,西方史学家倾向于把世界各民族分为不同类型,并孤立考察各自发展的历程,因此,不同名目的‘文明史’在世界史著作中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以后,随着相对论的传播,西方史学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相对性’和‘关联性’转移,体现‘全球互动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研究西方史学必须精通西方自然科学理论

    B. 西方近代史学发展与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密切相关

    C. 文明史观与全球史观都是研究世界历史的主要方法

    D. 相对论基础上产生的全球史观比文明史观更科学合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墨子(约前479年—约前381年)是墨家学派创始人,其著作《墨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总结了力学、光学、几何学等多种自然科学知识,最早解释了小孔成像的科学原理。墨辩和印度因明学、古希腊逻辑学并称世界三大逻辑学。

    亚里士多德(前384年—前322年)曾创办吕克昂学园(Lykeion)。他几乎在每一学术领域都有研究,著有《工具论》《物理学》等科学著作,最早论证了大地是球形的。创立了形式逻辑学,提出著名的三段论。英国科学史专家贝尔纳曾说:“现代科学是直接从希腊科学导来的,并由它备下了一个大纲、一种方法和一套语言。”

    材料二: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墨经》中的抽象科学知识与古希腊的理论科学的大起大落,则是人类历史上一切超越时代的早熟文化的共同历史命运。在两千多年前的生产水平与社会发育水平下,经历深远的精神发展路程而开出的远离社会生活的灿烂纯粹的思想之花,必定是极其脆弱的。”……墨家学说的思想渊源较为深广,他们具有儒家、道家等没有的优势,一开始就与生产实践十分接近,因而从客观上决定了他们的思想与科学结下不解之缘。墨家科技思想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中最正确而无片面性的思想。如果避开墨家与周易、老庄的分歧不谈,墨家思想恰好将三个方面的积极面融为一体。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完整而全面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基础:经验、直观、逻辑、人工语言、现实检验,这些正是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须包括的环节。

    ——摘编自《墨家科技产生的背景及其湮没原因》等

    材料三  中国科技史的研究至少经历了以下三个主要阶段:在经历了上世纪初至四十年代,“中国科技史研究工作的开创时期”;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中期,“中国科技史研究工作迅速发展的时期”;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中国科技史研究深入发展并日趋成熟的时期”。伴随着研究阶段的深入,当前中国科技史的研究需要从思想源头上来获得解决许多悬而未决问题的答案,……“不搞清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发生和发展,中国科技史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就不可能得到彻底地解决。正如科技史家胡道静所说‘科学思想史的研究应是科学史研究的核心层’”。

    ——摘编自昊智《先秦诸家主流技术思想之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墨子和亚里士多德在科学贡献方面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墨家科技思想湮没的原因。并分析以墨家为代表的古代科技思想对现今中国科技发展的借鉴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生成于不同时期,植根于不同土壤,二者既有一些共同之处,又有不少差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新文化运动反对贵族文学,提倡国民文学、写实文学。胡适提出:“文学不当为少数文人之私产,而当以能普及国人为一大能事。”鲁迅强调新文学的目的是创建“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文艺复兴从提倡“世俗文学”和“现世艺术”开始,呼吁作家面向大众,产生了但丁用意大利托斯堪纳方言写成的《神曲》。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以无畏的姿态摇动儒学统治的根墓,把文学从旧思想禁箍下的文学解放出来。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一切”。作家蒙田宣告:“盲目虔信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现代科学启发人们用怀疑的眼光重新审视一切。”托玛斯·勃朗在《医生的宗教》中抨击宗教权威做了杀害真理的勾当。在批判传统的同时,文学先哲致力于传统的重建。胡适高扬白话文学,称文学史上“稍有生气者皆自民间文学而来”,《七侠五义》、《红楼梦》等白话小说是“最有文学价值的作品”。胡适挖掘传统文学中有灵性和生命力的东西,与白话等一起构成新的文学传统。文艺复兴也经历了批判和重建传统的过程,本质也是重建富有活力的文化传统取代禁锢个性的文化,为新的文学发展建构合理的历史基础。文学巨匠把争取自由、独立人格视为己任。鲁迅疾呼,“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陈独秀强调“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呼喊把人从压抑个性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与文艺复兴的特征十分吻合。彼特拉克宣称他只想拥有“属于人的那种光荣”;但丁高呼,“人的高贵超过了天使的高贵。”瓦拉也强调,每个人都有思想自由和独立的个性自由。

    ——李靖莉《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比较》

    (1)根据材料归纳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文学发展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次文学运动在性质上有着怎样的相同之处?并说明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学革新运动的历史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大一统思想滥觞于先秦时期,《诗经》中就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说法,后来逐渐发展为一个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系统的、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下表是不同时期思想家或政治家对此认识的摘要。

    孔子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孟子

    “天下定于一”

    董仲舒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唐太宗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明太祖

    “朕即为天下主,华夷无间,姓氏虽异,抚之如一”

    清世宗

    “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

    孙中山

    “五族共和”

    毛泽东

    “中华各民族共同建立统一的人民共和国”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