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63 题,其中:
单选题 59 题,选择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22 题,中等难度 25 题,困难题 1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59 题
  1. 庄季裕《鸡肋编》载:“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材料反映当时

    A.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B.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C. 商业城镇逐渐兴起

    D. 出现了地域性商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乾隆二十年,一些英国商船从广州开往宁波贸易,乾隆批示“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一,“今番舶既己来浙,自不必强回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材料表明

    A. 清初加强防范中外交往

    B. 中外贸易冲击着原有的管理体制

    C. 清初为了增加收入开放

    D. 清朝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已被打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据《唐六典)记载,唐代开元年间推行了“变造”制度,“凡金银、宝货、绫罗之属,皆折庸调以造焉”,即把庸调(唐朝前期的赋税制度)所收之布帛,折变成白银等轻货,运到京城国库。由此可知,“变造”制度

    A. 肯定了白银的货币地位

    B. 提高了政府赋税标准

    C.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 造成了国家财政困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明清之际原为稻米之乡松江嘉定一带棉织业发展迅速,导致该地区“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不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材料表明该地区

    A. 水陆交通十分发达

    B. 经济结构有所变动

    C. 自然经济局部解体

    D. 长途贸易开始兴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唐人画作题款常藏于石隙树根处;宋人开始写字题诗,但一般不使之过分侵占画面;元人则大不同,画面题诗马字有时多达百字十数行,占据很大画面,有意识地使它成为构图的重要部分。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了中国绘画

    A. 天人合一的绘画意境

    B. 强调书画同源性特点

    C. 突出主观的诗情画意

    D. 重视书画客观写实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有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好利”“好声色”的本性要求,所以要通过法治和学习礼仪,使小人变为君子,使普通人变为圣人。据此可知,荀子

    A. 思想超越了儒学范畴

    B. 重视对民众的教化

    C. 具有朴素的民本思想

    D. 反对盲目崇拜圣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据明代张瀚的《松窗梦语》记载:“京师以南,河南当天下之中,开封其都会也。北下卫、彰,达京圻,东沿汴、泗,转江、汉,车马之交,达于四方。”此记载反映了当时

    A. 开封的手工业经济发达

    B. 开封已成全国商贸中心

    C. 中原地区长途贩运繁荣

    D. 南北方形成互补性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明清时期,戏曲、小说等文艺图书出现了无书不附图的景象,甚至有的图书版面画图占到了全书的五分之二。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时

    A. 文艺图书的市场竞争激烈

    B. 商品经济促进市民阶层兴起

    C. 作家注重文艺创作的革新

    D. 活字印刷技术已经日趋成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据《史记》载: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召集诸侯会盟,打算封禅,齐相管仲用其他理由多次阻止无效,最后以没有天降祥瑞为由计齐桓公打消了封禅计划。据此可知当时

    A. 诸侯初具政治竞争机制

    B. 封禅制度促进社会进步

    C. 各国官员均由天子任免

    D. 天意是劝诚君主的手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何尊是西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其内底的铭文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时决定迁都于洛邑,即“宅兹中国“(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区),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与《尚书》中的《洛诰》、《召诰》等文献记载可相互印证。据此可知

    A. 中国人的世界观已形成

    B. 西周初年的疆域东至洛邑

    C. “中国”称谓的历史起源

    D. 考古与文献必须互为印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南宋时,合并中书、门下为一省,宰相、执政、枢密院长官合署办公,枢密院实际上只设办事机构。这种做法

    A. 提高了行政效率

    B. 扩大了地方权力

    C. 加强了君主专制

    D. 导致了冗官局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明末清初在江南地区流行的善书,其内容多劝诫乡绅“不搀搭低银”、商贾“当银钱足其等色”及大众“不行使低假银”等。这些善书的流行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

    A. 农业生产不受重视

    B. 白银大量外流

    C. 传统义利观受到冲击

    D. 市民阶层兴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先秦到秦汉之际的史籍对早期华夏史的书写形成一种普遍的倾向,即将传说的古帝王及其他一些有来历或无来历的部族人物,都按血缘关系的远近编制谱系,特别是大量追本于黄帝,以构成自黄帝以来世代相传承的宗法系统。这表明了当时

    A. 华夏统一的意识逐渐形成

    B. 儒家思想影响史书记载

    C. 宗法制维系统治集团稳定

    D. 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晋朝官员陈寿所写正史《三国志》视曹魏政权为正统,而成书于宋元时期的《三国演义》则以蜀汉为正统,至清代毛氏修订后更突出了蜀汉的正统地位。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专制统治者干扰史学家的客观记录

    B. 曹氏篡位事实逐渐被史家考证清晰

    C. 社会主流思想影响大众的历史认知

    D. 正史与文学互相印证才能确认史实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南宋时期对日贸易有所改观。自1167年平清盛就任太政大臣后,日本开始改变“自我封锁”政策,推动对外贸易,宋商频繁前往九州的博多、今津一带,双边贸易逐渐进入高潮。以上可以说明

    A. 外贸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来源

    B. 日本放弃了贸易封锁政策

    C. 经济政策调整有利南宋贸易发展

    D. 南宋朝贡贸易有重大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长城通常被视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分界线。与秦长城相比,明长城整体位置向南移动二百至四百公里不等,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明长城以北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B. 长城沿线居民不断向中原地区迁移

    C. 中原王朝对边疆的统治力不断削弱

    D. 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向江南地区转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竹简1155枚,残片80枚,分类整理为十部分内容。其中,《秦律十八种》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司空》《置吏律》《效》《军爵律》《传食律》《行书》《内史杂》《尉杂》《属邦》等。这反映了

    A. 秦朝的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得以强化

    B. 秦朝竭力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C. 秦律主要针对国家经济管理而制定

    D. 秦朝社会的许多现实问题和解决方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三国演义》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主要人物个个性格鲜明。对此鲁迅先生评论道:“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该评论体现了鲁迅的

    A. 英雄史观

    B. 唯物史观

    C. 正统史观

    D. 阶级史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朱熹认为,君主“虽以制命为职,然必谋之大臣(宰相),参之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使之熟议,以求公议之所在……比古今之常理,亦祖宗之家法也”。这体现了朱熹

    A. 反对君主独裁

    B. 反对君主制度

    C. 提倡格物致知

    D. 提倡尊君卑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题文)中国自古设官而治,从“国中之卿大夫皆公族也,皆世官也”到“政逮于大夫”、“陪官执国命”、“布农为卿相”的历史演进,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变化趋势。这一趋势是

    A. 官员选拔利于国家管理   B. 官制由人治向法治转型

    C. 贵族政治让位官僚政治   D. 君主专制取代贵族政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初唐欧阳询、唐太宗等人一方面从技法上廓清了书法的结构与用笔之理,另一方面又将风骨之美与严密的技法牢牢地粘接起来,“从而一种旨在将精巧的形式与雄阔的气势相结合的审美思想便出现了——既要有深刻的艺术性又要体现出儒家伦理道德规范”。这表明唐代书法的突出特点是

    A. 重视法度

    B. 尚意

    C. 追求神韵

    D. 重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明朝官修史书《太祖实录》曾三次修订。初修始于建文元年,靖难之役后,于永乐初重修,此为二修;但由于“成于急促,未及精详”,永乐九年第三次修纂。这说明

    A. 重修实录有利于记载的准确

    B. 历史编修受政治因素的影响

    C. 古代官修史书力求精益求精

    D. 实录修订随时代发展而完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西汉一朝共有22家外戚,半数出身于布衣、战俘、刑徒、奴仆等。“其始皆由贱而起,由至微而体至尊”。这表明

    A. 时代变革导致观念变化

    B.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C. 社会等级差别明显缩小

    D. 政治联姻作用上升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在中国佛教

    A. 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

    B. 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

    C. 与印度早期佛教理论背离

    D. 变成了世俗化的伦理学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许倬云在《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说:“春秋的诸侯国不是一个纯粹的政治机构。国家就像一个放大了的家庭,国君君临天下但并不治民。”这反映了

    A. 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   B. 国家政治体制尚未健全

    C. 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   D. “家国一体”的政治特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美国学者魏特夫在研究古代中国的治水活动时指出:“要有效管理这些工程,必须建立一个遍及全国或者至少及于全国人口重要中心的组织网。因此,控制这一组织网的人总是巧妙地准备行使最高政治权力。”作者强调的是

    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的必要性   B. 中央集权的必要性

    C. 兴修农田水利公共工程的重要性   D. 小农经济的落后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历史学家钱穆在其通史性论著《国史大纲》中说:“汉政府自武帝后,渐渐从宗室、军人、商人之组合,转变成士人参政之新局面。公卿朝士,名儒辈出。”对材料所述“转变”解读不正确的是

    A. 推动贵族政府转为文治政府

    B. 开启中国古代士人参政的先河

    C. 基于国情变化所做出的调整

    D. 奠定儒学“独尊”的政治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据《唐会要》载:贞观年间,皇子李恪因为打猎时踩坏了庄稼,遭侍御史弹劾。据此推断,当时

    A. 中央监察机构职能增强   B. 唐朝专制皇权受到削弱

    C. 司法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D. 监察体制发展渐趋成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宋太祖曾立下祖训“赵氏皇帝不能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之人”并立于太庙中,以后宋朝历皇帝基本都遵循;明太祖也曾立下祖训“宦官干预政事者,斩!”并立于宫门内,可明代的皇帝们都将祖训忘得一干二净。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是

    A. 宋代皇权受到约束   B. 祖训约束对象不同

    C. 明代专制皇权加强   D. 后人的执行力不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张集馨在《道咸宦海见闻录》中说“绅士居乡者,必当维持风化,其耆老望重者,亦当感劝闾阎,果能家喻户晓,礼让风行,自然百事吉祥,年丰人寿矣。”材料说明

    A. 清代重视基层教化与文化发展   B. 中国清代乡村实行宗族自治

    C. 清代儒家思想在乡村实现普及   D. 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受到冲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春秋时代见于记载的多有“隐民”“私属徒”之类的称呼。“民”和“徒”在以前都是奴隶的称呼。春秋时期,“隐民”“私属徒”却具有了新的含义,指隐匿托庇于贵族豪宗之家的荫庇户,即依附农民。这些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封建剥削关系的出现   B. 井田制已经彻底瓦解

    C. 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   D. 自耕农经济逐步确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营造法式》成书于北宋元符三年。所谓“营造”,是工程建筑的意思;“法式”,即规则、标准的意思。这部《营造法式》实际上就是宋朝政府对全国的公共工程建设设定了强制的国家质量标准。它的刊行说明

    A. 宋代官营手工业发达   B. 宋代工匠缺乏规则意识

    C. 宋代强化专制皇权   D. 宋代政府重视民生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史记.货殖列传》载:“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据此判断,促进汉朝商业发展的因素是

    A. 有利的政治和经济环境   B. 汉初休养生息的政策

    C. 官营商业居于主导地位   D. 汉初期实施重商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明初,政府在今青海、川西一些地方设茶马司,以茶叶换藏马;在东北边境设互市场,以布匹、粮食换蒙古族毛皮、牛马、木材。明末,女真族兴起,明政府在开原、抚顺设互市场,交换女真族人参、马匹、东珠、貂皮。这表明明朝

    A. 北方贸易比南方还发达

    B. 对外贸易比对内贸易还发达

    C. 推动民族地区贸易发展

    D. 边境放弃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孔子非常推崇周公的政治,在他看来,实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是“正名”。实现“正名”,则须在“政”“刑”之外借助“德”“礼”。据此推断,孔子倡导“仁”“礼”学说的主要目的是

    A. 恢复周代政治制度   B. 扩大儒家思想的影响

    C. 实现德治政治理想   D. 变革周代的社会秩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西汉时,社会上有一批人被称作“游侠”。司马迁在《史记》中认为,游侠坚守自己奉行的道义,为别人排难解纷,敢作敢为,信守言诺,值得称颂;班固在《汉书》中认为这些游侠不遵守制度,不尊重权威,身为小民而行使生杀大权,死有余辜。这反映出

    A. 司马迁与班固的境界高下有别

    B. 对历史问题的评价因时因人而异

    C. 时代背景会影响对人物的评价

    D. 两汉游侠群体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汉字作为一种特有的书面语言,其发音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方式,但并不妨碍人们的交流沟通,为中国的统一性和历史连续性提供了一种重要力量。这反映出

    A. 汉字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   B. 汉字是中国统一的决定性力量

    C. 汉字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D. 汉字使中国语言文字多样性减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在雅典民主时代,在位官员经手的账目须接受由公民抽签产生的10位会计的核查;离任官员向陪审法庭提交账目后3日内,由各地域部落抽签产生的10位审计员负责受理公民对离任官员的任何公私指控。材料表明雅典

    A. 监察体制高效完备

    B. 部落之间相互制衡

    C. 人民主权的广泛性

    D. 注重公民主权地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9. 罗马统治时期的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说:“希腊人无论有多少职员监视着他,还是不能阻止他盗用公款,而罗马人虽然使用许多公款,但是很少发生不名誉的事件。”这表明

    A. 希腊民主政治已经衰落

    B. 罗马有重视法律的传统

    C. 罗马政治体制更为优越

    D. 希腊人的素养不如罗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0. 梁启超评价王安石变法:“今世欧洲诸国,其所设施,往往与荆公不谋同符”,并将其中的两项改革措施分别评价为“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和“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这两项措施分别是

    A. 青苗法保甲法   B. 均输法保甲法

    C. 市易法将兵法   D. 免役法保马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1. 自北宋出现纸币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被日益普遍使用,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最终获得政府认可。这反映出

    A. “重农抑商”政策的失败

    B. 私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

    C. 中国的银矿开采突飞猛进

    D. 政府对贸易的控制遇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2. 《宋史.职官志》载:宋代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被视为“州郡最要之任,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这表明宋代

    A. 重视对监察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B. 通判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C. 地方权力扩大威胁中央集权

    D. 避免了藩镇割据局面的重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3. 贞观年间有个铁的规定:“任何官员向皇帝奏事,必须史官相随在旁,不管发表什么言论都记录在案;如果要弹劾某官员,必须对着皇帝的仪仗朗读弹劾内容,并对此负责”。此材料可以表明唐朝

    A. 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

    B. 官员奏事、弹劾的渠道受阻

    C.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D. 史官的地位有很大的提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4. 西周时期,与中原较近的诸侯国墓葬内除了突出国君及夫人的地位外,其他有血缘关系的族人也会埋葬在其附近,但晋国公墓内只有诸侯国君及夫人墓,未见其他与之有血缘关系的族人的墓葬。这种现象说明

    A. 周礼对晋国的约束力和影响力相对淡薄

    B. 诸侯国与周王室血缘亲疏导致墓葬差异

    C. 周代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渐趋瓦解

    D. 诸侯国与周王室地理位置影响墓葬方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5. 下图是根据从河南辉县和山西长治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农具绘制的,从左至右分别为锄、斧、铲、犁、铧。这些农具的使用

    A. 缓解了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

    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 说明铁犁牛耕在全国范围推广

    D. 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6. 秦国商鞅变法规定:男子成年须与父母别居,另立门户,女子到一定年龄须出嫁,又规定:五家为伍,十家为什,有相互纠察告发的责任,否则处以极刑。这些规定

    A. 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

    B. 削弱了分封贵族的势力

    C. 保障了兼并战争的胜利

    D. 有利于法家思想的传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7. “儒家不是不强调法律,儒家强调的是习惯法,就是君主与士人共治的法律。”( 《佯儒实法­——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社会的统治真相》 )材料中“儒家强调的习惯法”的含义是( )

    A. 以宗法血缘为依据的贵贱有序

    B. 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理念

    C. 以君权神授为基础的理论体系

    D. 以理学为主导的官方哲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8. 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提出:“中国二千余年的专制官僚政治局面其所以是由秦国开其端绪,乃因中国二千余年的地主经济制度,是由秦国立下基础。这种政治经济形态的配合,不但改变了中国封建性质,改变了中国官僚政治形态,且也改变了中国专制君主与官僚间,乃至官僚相互间的社会阶级利害关系。”该结论

    A. 夸大了阶级斗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B. 开创了现代化史观的研究新视角

    C. 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态度

    D. 肯定了政治对经济的决定性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9. 西汉初年,御史大夫既掌握监察之权,又担任副丞相,东汉初设立了以御史中丞为首的御史台,独立行使监察职能,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门机构和职官,自成体系。这一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 监察体系的渐趋成熟

    B. 监察机构权力的扩大

    C. 监察权与行政权分离

    D. 君主专制权力的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0. 下表是古籍中涉及大秦(罗马帝国)的部分记载。据此判断,汉魏时期

    A. 海陆交通都可到达大秦

    B. 中国与大秦直接往来频繁

    C. 中西方交往以海路为主

    D. 史籍对大秦已有详尽记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1. 《汉书·礼乐志》称“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王泽既竭,而诗不能作”,这与毛诗(西汉时毛亨等所辑和注的《诗》)中提出“变风”“变雅”说的精神一致,都是把《诗》看成是“王道衰而作”。这说明《诗经》具有怎样的特征?

    A. 托物言志

    B. 借古讽今

    C. 客观真实

    D. 现实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2. 欧阳修、胡瑗、石介等人是“宋学”的先驱人物。欧阳修积极参与“庆历新政”,胡瑗在丹州“建议更阵法,治兵器,开废地为营田,石介积极“预政事”。这说明“宋学”

    A. 沦为封建统治的思想工具

    B. 吸收佛道思想且积极改革

    C. 具有救时行道的时代特征

    D. 政治化、世俗化的发展倾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3. 下表是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简表,这反映了

    省份

    南京

    北京

    山东

    浙江

    福建

    广西

    江西

    湖广

    山西

    河南

    陕西

    人数

    27

    17

    13

    26

    11

    2

    22

    12

    5

    12

    2

    A. 北方人更重视科举考试

    B. 政治中心南移趋势明显

    C. 经济重心南移影响文化

    D. 南北人才不平衡性出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4. 《大清律例》载:“若有将兑换现银票存该铺钱文侵蚀,或托故借人银两闭门逃走者,立将铺户拘拿押追。逾期不归,杖一百、徙三年。”此规定主要反映了清朝

    A. 法律带有野蛮特征

    B. 钱庄、票号已较普遍

    C. 仍然推行抑商政策

    D. 重视规范商业行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5.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篇》中写道:“民问吉凶,一依朱子《家礼》行事。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衣冠之式、官室之制,在市肆工艺者,学官定而付之;离城聚落,蒙师(私塾教师)相礼以革习俗。这表明他寄望学校能够

    A. 评议国政是非

    B. 宣扬理学道统

    C. 培养科技人才

    D. 引导地方风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6. 图1和下图是龚启圣和马驰骋对山东107县在144-1911年间的孔庙数量和农民起义次数的统计。据此可知儒家文化

    A. 兼有墨家行侠仗义和锄强扶弱之风

    B. 对山东的影响比全国其他地区要深

    C. 在清代民间社会影响力进一步下降

    D. 有利于减少暴力冲突促进社会稳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7. 传统中国精益求精、勤劳智慧的能工巧匠铸造了中国古代灿烂辉煌的文明,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下列有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图1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

    B. 图2对中国中国古代钱币形制有重要影响

    C. 图3反映了东汉政府对水利灌溉工程的重视

    D. 图4展现了明清时期制瓷技艺的高超水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8. 读下图,判断发生在下列各地的历史事件,搭配正确的是

    A. ①西安: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

    B. ②开封: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

    C. ③北京: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D. ④上海:康有为创办“万木草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9. 有学者在评价梭伦改革时,认为某一措施“固然有利于贫民,但从比较深远的一面看,这个措施更符合雅典奴隶制经济从满足贵族家内消费到发展商品生产的历史要求。”这一措施最有可能是

    A. 废除债务奴隶制

    B. 设立四百人会议

    C. 实行公职津贴制度

    D. 设立雅典陪审法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西汉流行的儒家经典是靠经师口授,用隶书写成,被称为“今文经”;后来在孔府旧宅等处发现的使用前代文字书写的经书,被称为“古文经”。但古文经在汉代一直不被今文经儒生认可,其主要原因是

    A. 秦代焚书,古代典籍真假难辨

    B. 时代变迁,阅读隶书已成习惯

    C. 传承断绝,五经内容差异甚大

    D. 儒学独尊,利禄之争日趋激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旧唐书》卷四二《职官志》载:“武德(唐高祖年号)七年定令: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为六省”。三公地位高,无实权,实际上是荣誉职务。六省中的尚书、门下、中书是朝廷机关,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其中尚书省系执行机关,政务繁多,故又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管理有关事务,这些部门在政权机构中所起的作用最大。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围绕制度设计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钱币自商代起源后,钱币形态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

    时间

    特征

    商晚期到春秋初期

    形态上比较原始;开启后世钢铸币先河;没有出现文字。

    春秋初到战国晚期

    钱币上出现文字,以纪地为主;种类进一步增多;钱币的标准化为各国统治者所重视;出现圆形化趋势。

    秦统一到唐中期

    由纪地变为纪重;钱币的形制初步统一;出现具有高级铸币形态性质的年号钱币;大小钱币的兑换进一步明确。

    唐中期到清朝覆灭

    钱币的质地多样,宋朝出现纸币,明清时期以银为主;少数民族铸币深受汉族铸币的影响;对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产生重大影响。

    ——摘录自张宏明《钱币》

    材料二  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各方面的具体工作逐渐展开,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金融调整。中国是个银本位国家。美国在三十年代前期采用的白银政策,严重地危害了中国金融。美国高价收购白银,致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国金融界受到世界白银价格波动的影响而动荡不稳,从而直接危害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共计发行1亿元“金融公债”作为三行的基金。1935年11月3日,又推行法币政策。规定以三大行发行的法币代替市面上流通的银元,禁止白银在市面上流通。以后一切完粮纳税及公私款项的支付,一律禁用白银,同时宣布白银国有。这样,法币就成了全国统一的货币。法币的币值与银价脱离,不再受世界银价涨落的影响,从而稳定了金融。金融界的充实与稳定,银行放款的增加,使投资工业变得有利可图,这便刺激了资本家投资的欲望,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摘编自《1935年那段被遗忘的历史——南京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钱币演变的趋势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调整货币制度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女性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体现,是近代社会变革不可回避的话题,并成为衡量社会变革程度的标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传播本教派的教义,扩大新教影响,争夺更多的信徒,路德极其重视教育,他强调国家兴办学校,教育应在所有等级的儿童中得到普及。他认为,开展学校教育不仅有利于教会,也有利于国家。因此,他要求国家应强迫所有儿童不分男女与贫富都要入校学习,父母要对自己的子女受教育负责,而教会更应积极地办好学校教育。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路德希望成立女子学校,女孩子在学校里可以每天用德语或拉丁语读一个小时的圣经。路德的教育计划的实施者菲利波·梅兰托内曾下令建立由女教师任教的女子学校,女学生在那里学习1—2个小时,学习期限为1—2年。

    ——《宗教改革时期的女性》

    材料二  维新派兴办女学是基于他们思想深处的人权观念和平等观念。更突出的是,他们不仅把兴办女学停留在理论探讨上,而且把它变成实际行动……维新派在19世纪后期所掀起的创设女学堂活动,可谓轰轰烈烈,其规模、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连封建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和开明派也参加进来。

    ——陈文联《近代中国男女平等思想的历史考察》

    ——节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马丁·路德的教育观及该教育观所产生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维新派关于兴办女学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