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单选题 23 题,选择题 2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17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23 题
  1. 自古以来儒学对人性提出了不同的认识,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朱熹则提出本善习远的主张。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A. 服务于自身的思想主张

    B. 为了提高社会道德水准

    C. 顺应了儒学发展的要求

    D. 探究人类社会发展本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中国古代,儒学只是把道德作为一种现成的、肯定的价值与行为,缺乏对伦理道德是“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的论述。所以,一旦时代变动,其可靠性就会遭到质疑。能弥补这一缺陷的是

    A. 荀子以法律强化道德的约束力

    B. 董仲舒将德治与大一统相结合

    C. 理学使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D. 明清之际强调道德的实用价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礼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中说:“言无二贵,法无两适。”这反映当时学者

    A. 相互竞争百家争鸣

    B. 强调变革和法律

    C. 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D. 重视规则和秩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治国思想方面,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而荀子则认为:“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材料主要反映了

    A. 荀子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

    B. 从德治角度完整论述君民关系

    C. 体现以德治国、以礼育民思想

    D. 儒家思想法治充实礼治的转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 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 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 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 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A. 民贵君轻的主张

    B. 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 克己复礼的思想

    D. 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同时代东西方两位伟大的思想家,他们两人的政治理念有惊人的相通之处。这主要表现在

    A. 挽救民主制度

    B. 强调人的价值

    C. 重视道德和教育

    D. 恢复旧的礼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路德认为“经商、来往、吃喝、睡觉和其他一切于身体有益的事都是善功(美好的功德)”,甚至吃饭喝酒、衣服洁白和头发擦油也是善功。路徳这些思想

    A. 意在淡薄人们的宗教信仰意识

    B. 客观上反映了新兴资本主义要求

    C. 特别强调了思想信仰的重要性

    D. 与新教宣传的思想理念背道而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说,“如果牛、马或狮子也跟人一样,有手,能用手画画,能从事艺术活动,那么,马会把神的模样画得像马,牛会把神的模样画得像牛。”色诺芬尼意在

    A. 批判教权主义

    B. 突出绘画的多样性

    C. 维护民主政治

    D. 强调人文主义思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6世纪欧洲有人宣称:“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徒并无不同之……凡不以圣经为可靠启示、为根据的说法都只能算为意见,而没有相信的必要.”这些宗教观点

    A. 否定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B. 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理论

    C. 强化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D. 宣扬了理性主义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孟德斯鸠认为”荣誉”构成了君主政体的原则,这种荣誉原则一方面使整个社会的等级制度合法化,委求每个人和每个阶层都恪守各自的行为准制和法律权限,另一方面也成为遏制君主权力过分膨张的有效手段。对“荣誉”理解最恰当的是

    A. 相互制衡的政府权力

    B. 遵纪守法的责任意识

    C. 自由平等的公共人格

    D. 高风亮节的精神品格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所有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不承认超自然力量的存在,认为一切外界事物都是可以被认识的,而认识外界的工具是科学,科学可以解释一切。但人如何得到科学呢?通过学习,通过教育,人接受教育而得到改造,将理性的力量释放出来。”材料中“这些人”是指

    A.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学派

    B.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C. 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领袖人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西方社会与东方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 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 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C. 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D. 因信称义;致良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西方著名哲学家怀特海曾说:“两千五百年的西方哲学只不过是柏拉图哲学的一系列脚注而已。”怀特海这句话强调的是

    A. 古希腊哲学对西方哲学影响深远

    B. 古希腊哲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C. 西方哲学思想的原创性相对薄弱

    D. 西方哲学表现出高度的统一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教会宣称购买赎罪券可以拯救自己的灵魂,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得救要靠信仰,而不是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因信称义”。从本质上看“因信称义”

    A. 揭露了赎罪券对民众的欺骗

    B. 削弱了罗马教廷的神圣权威

    C. 赋予了德意志民众自由精神

    D. 促进了资产阶级新教派的产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A. 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 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 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D. 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A. 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 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 专制王权已经衰落

    D. 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A. 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B. 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 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D. 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朱熹指出: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炒沙而欲成其饭也。他强调格物致知以

    A. 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 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 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 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宋代理学家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如《三字经》《百家姓》;一些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的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这些做法主要说明

    A. 封建迷信影响民间生活

    B. 社会风气日益开放

    C. 儒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

    D. 理学成为官方正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朱子语类》写道:“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朱熹的主要目的是

    A. 主张君权神授

    B. 阐述宗教哲学

    C. 维护封建道德

    D. 规范人际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在古希腊文明影响下产生的古希腊的服装是一块布的艺术。布一般都不裁剪,而是通过披挂或缠绕把一块布穿在身上,形成优美的垂褶,如多利亚式希顿(图1)和爱奥尼亚式希顿(图2),公元前200—150年前后,由于黄金分制法的广泛应用,腰带位置上移,希顿变成高腰的设计(图3)希顿的设计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 人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B. 追求自由精神

    C. 开放包容的政治文明

    D. 崇尚理性之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战国时代的纵横家,鼓吹依靠合纵、连横的活动称霸,或者建成“王业”。他们宣传:“外事,大可以王,小可以安。”纵横家提出以上主张的原因是(   )

    A. 诸侯争霸力图实现全国统一   B. 兼并战争发展的现实要求

    C. 政治改革运动引发战争不断   D. 争霸形势出现势均力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

    B. 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

    C.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

    D. 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最大的抱负虽在政治,他最大的成就却在教育。在我国教育史上,他是好几方面的开创者。第一,孔子首先提倡“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贫富,一律施教。第二,孔子以个人在野的力量,造就或召聚一大帮的人才。他的门下成了至少鲁国人才的总汇。他的大弟子名氏可考的已有七十七人。第三,孔子首先把技艺教育和人格教育打成一片。他以系统的道德学说和缜密的人生理想教训生徒。其中《礼》和《诗》是孔子所常讲,弟子所必修的。

    ——摘编自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二  (宋朝)南渡以来,学校之教日衰,讲学之风日盛。此种往来走动的参究请谒,愈来愈多,于是又从此中酝酿出新的讲堂制度来。在此情形下,产生讲学家的朱陆两大派。象山教法,在于因人设教,直指本心。而朱子则想选定几部最重要的书本,先为此数书下明白确切的训注,好让学者各自研读,补讲堂教育之缺陷。

    ——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在教育方面作为“开创者”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南宋教育的主要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陆两派在教育理念上的差异。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人文主义是西方文化的核心,是近代西欧社会转型的文化支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归结到根本点,应该说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的“个人主义”指的是什么思想?根据材料一,概括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问题”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并据此分析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这一思想体系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梁惠王》

    材料二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地事天也,尤下之事上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新哲学的创立者必须建立一套包含宇宙论、伦理学和知识论的体系,以宇宙论解释宇宙的诞生,以伦理学讨论整个人类问题以及确立人生行事的价值,以知识论确定实然和应然知识的基础。这个新哲学叫做程朱理学。

    ——张君励《新儒家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归纳孟子对于“忠君”的看法。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思想有何变化?这种变化是为了适应何种政治需要?

    (3)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三中所述理学在“宇宙论”“伦理学”和“知识论”上的理论分别是什么?分析理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肇始于16世纪初的欧洲基督教改革是当时复杂的时代背景下的产物。……这次运动的代表人物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等人通过改革,挽救了陷入危机的基督教,也挽救了黑暗中的欧洲,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郭继荣、白靖宇主编《西方文化简史》

    运用世界近代史的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对材料的观点进行补充、肯定、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