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代通儒饶宗颐 钱钟书说他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说他是自己“心目中的大师”,金庸说“有了他,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国外把它誉为“东洲鸿儒”“汉学泰斗”“东方达·芬奇”,华人社会尊他为“整 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他就是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

2018年2月6日凌晨,饶宗颐先生于香港仙逝,享年101岁。

博而专精,其学问几乎涵盖国学的各个方面,且均取得显著成就,他还精通梵文。虽至百岁高龄,平日作诗词书画音律,仍笔墨挥洒不息。

饶先生最可贵的,如此高龄,本可闲适,但他并没有忘记肩上的重担,仍在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奔走呼吁。

他早早预言,21世纪将是我们国家踏上“文艺复兴”的新时代,并提出建立“新经学”。他说,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现在已不是科学或物质的问题了,近年我们这方面突飞猛进,物质生活甚至已有过犹不及的态势,有些人开始价值观混乱或扭曲了。

“新经学”中的“经”是经典的意思。饶宗颐认为,重温国学经典,有助于建立民族文化自尊

心和自信心,有助于重新树立中国人传统的、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使之成为中国人做人做事的常道,以达到天人互益的境界。

饶先生从不吝啬表达自己的民族自豪感。“我们的历史,是世界上唯一的持续性文化,从没有 间断过和转换过。”中华文化是一种传播交流型的大文化,它早就走出去了,“东学西渐”不是今 天才开始的,古代就有。我们影响过欧洲的一些思想家,特别是法国的。

他说:“外国汉学家对我们的传统,兴趣大着呢!”最近的趋势是汉学全球化,我们的学者,应持平地、谦虚地、自信地与外国学者平等交流。“我一直说文化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东西,中华文化从上古至今就是如此。现在全球几乎每个角落都有华人,现在的关键是如何传播得更好。”

要想传播好,需要自身先精通。中国的传统学问重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要求学者做通人。饶先生尤其强调,做学问首先不要自我设限,应保持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可先从一个小范围内的方面做起。

对如何寻求内心的充实与平静,饶宗颐有独特的治身之道。“一个人在世上,如何正确的安顿好自己,这是十分紧要的。”

饶宗颐先生的家位于香港跑马地,在赛马日从阳台望下去,可一览骏马竞逐的英姿。饶宗颐先生常在躺椅上看着,当休闲节目。他甚少出门,几乎不应酬,每天清晨四五点醒来,写字、看书、做研究,然后睡个“回笼觉”,中午就到附近一个潮汕饭馆用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地,当我闭眼的时候,我就让自己的思想任意翱翔,可以想到几万年以前、几千里之外,此时我同天地融为一体,我已敲开了庄子的门。”他在自己的天地里,清静达观,身心愉悦,自然长寿。

饶宗颐先生曾写过一句广为人知的诗,“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以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和追求。他说,现在的人太困于物欲,“我们要从古人文化里学习智慧,不要‘天人互害’,而要制造‘天人互益’的环境,朝‘天人互惠’方向努力才是人间正道”。

香港大屿山有一处游览胜地,38株巨木镌刻着斗大的《心经》全文。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户外木刻《心经》简林,是饶宗颐先生在2002年创作的,他说,要为香港开启智慧。

如今,斯人已逝,巨木犹茂。在当前生机蓬勃的多元社会,饶宗颐先生的智慧和学问,不断给人以启迪。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饶宗颐先生成为一代宗师,主要靠自学;但他的学养是广播而专精的,涵盖国学的各个方面,并且都有显著的成就。

B. 饶宗颐先生为自己的民族文化而感到自豪,他认为中华文化是一种传播交流型的大文化,对欧洲尤其是法国的思想家影响巨大。学者应该谦虚而自信地与外国学者交流。

2.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文章的第一段引用很多名人对饶宗颐先生的评价,意在表明他的成就及在国内和世界上的影响, 其中包含作者的敬仰之情。

B. 饶宗颐先生认为,现在中华民族在科学和物质方面已经完全复兴,并且因为物质生活太丰富,导致有些人价值观混乱甚至扭曲了。

C. 饶宗颐先生在当今社会建立了“新经学”,使国人重新树立了传统的、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并且达到了“天人互益”的境界。

D. 饶宗颐先生有很强的自制力,虽然他也很喜欢赛马,但他也只是在家中的躺椅上看看,当作休闲节目,从来不去参与。

3.在治学和为人方面,饶宗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请结合文本进行概括。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