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丝路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材料一:公元前140多年的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和平的桥梁.

材料二: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跨越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跨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众的汇集地,跨越不同国度和肤色人民的聚居地.不同文明、宗教、种族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并肩书写相互草重的壮丽诗篇,携手绘就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

材料三: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比如……

材料四:古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

请回答:

(1)材料一“凿空之旅”是由谁完成的?为什么说郑和船队能够“名垂青史”?

(2)在材料二图中的空白框内,填入汉代丝绸之路最远所到达国家的名称(汉代名)。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举一例说明古丝绸之路给中国带来的思想方面的“观念创新”。

(4)据上述材料指出丝路精神的内涵。

九年级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