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适 :到……去

B. 硿硿焉              焉: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

C. 至莫夜月明           莫:通“暮”

D. 汝识之乎             识:认识

2.下面句子中的“而”字与“涵淡澎湃而为此也”的“而”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徐而察之

B.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C.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古之人不余欺也”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何以知之   B. 大王来何操   C. 不吾知也   D.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段文字记叙作者实地考察的经过,指出石钟山得名的原因。

B. “余固笑而不信也”与“因笑谓迈曰”中的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讥笑,后者是微笑。

C. 对寺僧的做法作者表示不相信,晚上自己亲自去实地考察了石钟山。

D. 通过与苏迈的谈话,说出了石钟山得名的缘由,即与寺僧的解释完全相同。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