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罗弘信,字德孚,魏州贵乡人。曾祖秀,祖珍,父让,皆为本州军校。弘信少从戎役,历事节度使韩简、乐彦祯。光启末,彦祯子从训忌牙军,出居于外,军众废彦祯,推赵文弁权主军州事。众复以为不便,因推弘信为帅。先是,有邻人密谓弘信曰:“某尝夜遇一白须翁,相告云,君当为土地主。如是者再三。”弘信窃异之。及废文弁军人聚呼曰孰愿为节度使者弘信即应之曰白须翁早以命我众乃环而视之曰可也由是立之。僖宗闻之,文德元年四月,诏加工部尚书,权知节度留后。七月,复加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右仆射,充魏博节度观察处置等使。龙纪中,加检校司空、同平章事,封豫章郡公。

乾宁中,朱全忠急攻兖郓,米碹求援于太原。太原发军,假道于魏,令大将李存信屯莘县。存信御军无法,侵魏之刍牧,弘信不平之。全忠复遣人谓之曰:“太原志吞河朔,回戈之日,贵道堪忧。”弘信乃托好于汴,出师三万攻存信,败之。太原怒,举兵攻魏,营于观音门外。汴将葛从周援之,屯于洹水。李克用子落落时为铁林军使,为从周所擒,乃退归。自是太原之师,每岁侵扰相、魏,魏人患之。

朱全忠方事兖郓,惧弘信离贰,每岁时赂遗,必卑辞厚礼答贶。全忠对魏使北面拜而受之,曰:“六兄比予倍年已上,兄弟之国,安得以常邻遇之。”弘信以为厚己,亦推心焉。弘信累官至检校太师、守侍中、临清王。光化元年九月卒,年六十三,赠太师,追封北平王,谥曰庄肃。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一》,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及废文弁军人聚呼曰/孰愿为节度使者/弘信即应之曰/白须翁早以命我/众乃环而视之曰可也/

B. 及废文弁/军人聚呼曰/孰愿为节度使者/弘信即应之曰/白须翁早以命我/众乃环而视之曰可也/

C. 及废文弁/军人聚呼曰/孰愿为节度使者/弘信即应之曰白须翁/早以命我/众乃环而视之曰可也/

D. 及废文弁/军人聚呼曰/孰愿为节度使者/弘信即应之曰/白须翁早以命我众/乃环而视之曰可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节度使,是中国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所以得名。

B. 乾宁,是唐昭宗李晔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为汉武帝首创。

C. 北面,指面朝北方。古礼,臣拜君,卑幼拜尊长,皆面向北行礼,因而居臣下、晚辈之位曰“北面”。

D. 太师,官名。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作力最高荣典为重臣加衔,有实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罗弘信毛遂自荐。军众废黜了乐彦祯,推举赵文弁暂代军州事务。众人对赵文弁不满,罗弘信用白胡子老翁授命的说法,使自己被推立为节度使。

B. 罗弘信当机立断。李存信屯驻在莘县时,罗弘信听朱全忠说太原方面的军队有吞并河朔的野心,于是与汴州方面交好,出兵进攻李存信,并打败了他。

C. 罗弘信惹怒太原方面,汴州将领葛从周赶来救援,屯驻在洹水。葛从周俘获了铁林军使李落落,使得太原方面的军队撤退,这以后魏州安定无事。

D. 罗弘信受到重视。朱全忠每年送收财礼时,用谦卑的言辞、隆重的礼节来酬答,并且对着魏州使者面向北方接受财礼,称魏州为兄弟之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某尝夜遇一白须翁,相告云,君当为土地主。如是者再三。

(2)存信御军无法,侵魏之刍牧,弘信不平之。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