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艺术趣味的特点可以说处在一个悖论中。一方面,“像任何心理定向一样,审美趣味不可避免是主观的。因为趣味标准在某个人的个体的经验中形成。”但这只是问题的一面,就是说对“好”趣味来说,的确是无须争辩的;但艺术趣味有高级和低级之分,趣味是可以争辩的。饶有意思的是艺术趣味的功能,也是一个悖论。艺术趣味的功能就是它具有定向的选择性,这种选择性一方面表现为封闭的、保守的,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开放的、转移的。

作为心理定向的艺术趣味是在长期的、无数次的艺术感知和艺术体验中逐渐积淀而形成的,因此艺术趣味一旦形成,无论在选择欣赏对象的范围,还是选择欣赏的方式、欣赏的习惯等,都固定下来,呈现出某种封闭状态,这就是艺术趣味选择功能的保守性。这种保守性具体表现为趣味的偏狭性,只能欣赏自己偏爱的某一类、某一种形式的艺术品,而排斥其他类型、其他形式的艺术品。艺术趣味的选择的偏狭性,还表现为对作品的思想和情感的不同理解,如对《诗经》的欣赏,孔子把自己的伦理情感强加上去,归结为“思无邪”,也是艺术趣味选择的保守性的一个很突出的例子。实际上,《诗经》的思想感情很丰富,决不是“思无邪”三个字概括得了的。这是有思想感情的单一所造成的欣赏的偏狭性。此外性格的不同也可能造成艺术趣味选择的偏狭性。合乎自己的性格爱好的便赞叹诵读,而不合自己性格爱好的就加以抛弃。

艺术趣味选择功能的保守性、偏狭性如果发展到极端,就会使审美判断片面化。也就是说,在保守性和偏狭性的支配下,劣质的作品因其符合他的趣味,而被任意抬高,优秀的作品因其不符合他的趣味而被随意贬低,这种情况是有时甚至发生在一些大艺术家身上。艺术趣味选择功能的保守性、偏狭性还可能导致对艺术创新的反对。

但是,艺术趣味选择功能又具有开放性和可转移性的另一面。艺术趣味达到较高水平的人,必定是有足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的人,换言之,艺术趣味是他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的表现。因此,艺术趣味本身含有对艺术美的高度领悟。这样,具有好的艺术趣味的人虽然在开始时,他往往只对合乎他的艺术趣味的艺术作品感兴趣,但由于他的艺术欣赏能力比较强,艺术感悟力特别出众,所以当他把自己的欣赏对象扩大一些时,就有可能对其他的作品也逐渐发生兴趣,从而使自己的趣味具有开放性和可转移性。例如一位本来只对格律诗有浓厚兴味的欣赏者,当他把欣赏的视界转移到自由诗时,由于他的艺术趣味所养成的对诗的感悟能力,他有可能通过一段时间的对自由诗的审美实践,而产生了对自由诗的审美趣味。可以这样说,艺术趣味从本质上说是对于生命的彻悟,而生命时时刻刻都在进展,彻悟也总是越来越多,因此趣味也就可能时时刻刻在变化。一个读者重要的是自己的彻悟能力,只要有了这种对文学艺术的彻悟能力,那么你的艺术趣味的选择功能不但不会使你变得偏狭,而且会帮助你走向开阔。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艺术趣味的选择功能,又具有开放性、可转移性。

(选自《艺术趣味与社会心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艺术趣味选择的保守性,除体现在艺术欣赏对象、方式、习惯的固定外,还表现在对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上。

B. 艺术趣味选择的保守性,偏狭性会妨碍对艺术作品做出公正准确的评价,大艺术家也往往会犯这样的错误。

C. 越是艺术趣味水平高的人,越能拓宽自己艺术欣赏的对象,从而是自己的趣味更有开放性和可转移性。

D. 总的来说,艺术趣味选择功能的保守,偏狭是有害的,而艺术趣味选择功能的开放,可转移性是有益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艺术趣味的特点和艺术趣味的功能都处在悖论中,本文主要论述了艺术趣味功能的悖论性。

B. 文章介绍了艺术趣味的形成和其选择功能保守性、偏狭性的形成,表现及发展到极端时的危害。

C. 第四段先论述了艺术趣味的选择功能开放性和可转移性形成的原因,然后说明了其功用。

D. 文章以孔子对《诗经》思想感情的归纳为例,说明艺术趣味选择功能偏狭性的一种表现,很有典型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艺术趣味是在长期的艺术感知和体验中逐渐形成的,所以其选择的保守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不可避免的。

B. 正是由于艺术趣味具有主观性、自由性的特点,所以才才形成了艺术趣味选择功能的保守性和偏狭性。

C. 艺术趣味本质上是对生命的彻悟,所以随着一个人生命的不断进展,他的艺术趣味也会不断变化。

D. 苏轼除了擅长作词外,还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这与艺术趣味的选择功能具有开放性和可转移性相关。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