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拔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欤?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B. 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C. 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D. 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燕、秦两国都是战国七雄之一。

B. “变徵之声、慷慨羽声”中的“徵、羽”与宫、商、角合称“五音”。

C. “至易水上、发尽上指冠”分别对应的现代汉语词语是:易水送别、怒发冲冠。

D. 荆轲、太子丹、樊於期、秦武阳、高渐离都是燕国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说明秦国非常看重樊於期的才能,希望能够重用他。

B.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人们不敢看秦武阳杀人,是害怕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危险。

C.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表明樊於期慷慨激愤,报仇心切。

D. “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说明荆轲听了太子丹的话后,非常生气,所以出发后头也不回,绝情而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