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魏晋南北朝和唐代小说简谈

①魏晋南北朝小说分为志人志怪两种。志怪方面,又可分为文人之作和宣扬佛教教义的作品两种。志人小说则以记文人及贵族的生活为主,笑话也可以属于这一类。这些小说在小说史上有如下的特点:一是真实和虚构的问题。小说是虚构的故事,但这个时期的小说作者即使是写鬼故事,也自以为是写真事;志人小说更是以真实作为评定小说优劣的标准。二是写作态度问题。现代小说的作者,会为了某个目的去编写小说,也就是有一定的写作动机;但这个时期的作者写这些作品则是“被动的”记录,也就是“非有意为小说”。三是志人小说的出现,显示了小说向写人事发展的趋势。四是小说和历史的关系仍然十分密切。

②至于文学手法方面,这一时期小说在叙事上只是“粗陈梗概”,只有故事大纲,基本上没有较高级的小说技巧出现。但《世说新语》却长于叙事,善用比喻,文字生动,成就较高。

③小说发展到唐代,无论在形式观念上,还是在写作技巧上,都与前代作品有本质的改变。唐传奇兴盛的原因首先是唐代社会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政治经济的成功,促成了文学的发展。但这一点同时也适用于其它文体,所以就讨论唐传奇来说,单作这样的分析还不够。要注意的是,小说以写人的社会生活为主,如果社会停留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那种简单朴素的农村生活,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小说就只能写一些口耳相传的鬼故事,不会有更大的发展。唐代社会的进步,都市的出现,使人与人的来往密切了,出现了各种悲欢离合的故事,还有人生得失的反省,政治上尔虞我诈的斗争,宗教的流行等,都可以在小说中出现。丰富的社会生活是形成唐代小说蓬勃发展的主因。

④其次是文学本身的条件。具体来说一是小说体裁的发展。魏晋南北朝的志人志怪小说为唐传奇的出现提供了基础,例如一些志怪的作品成为唐传奇创作的题材;而志人小说由写鬼怪的风气转而为写人事,对文人的创作也有很好的启示。唐传奇的发展,由初期的神怪故事,如《古镜记》,到后来的半人半鬼,如《离魂记》,到纯人事的描写,如《李娃传》可以看到这种发展的痕迹。二是其它文学样式的配合问题。宋人赵彦卫《云麓漫钞》评唐人传奇说:“盖此等(指唐传奇)文备众体,可见史才、诗笔、议论。”唐传奇和多种文体有关系,这是大家同意的,如传奇写人物与史传有关系,传奇篇后的议论与史评有关系,都是事实。至于诗和传奇的配合,二者相辅而行,如《长恨歌传》之有《长恨歌》。传奇和“古文运动”的关系,有人认为古文运动的成功,对唐代小说具有十分的积极作用,这一看法有待商榷。

⑤唐传奇在小说发展史上摆脱了六朝小说粗陈梗概的写法,使之在对生活的描写和人物的刻画上走向了细致化的艺术境地,注重生活细节的描写和人物的精神心理的展现,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具有性格化的人物形象,并且开始注意小说的审美价值和娱乐功能。其次,唐传奇是“有意为小说”,因此在创作手法上较六朝志人的偏重写实增强了虚构性,较六朝志怪的偏重记述传闻增加了再创作性,作家真正开始自觉地进行艺术想像和艺术创造,而且在艺术构思、情节结构上,都取得了新的成就。 

(选自钟海帆《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魏晋南北朝小说分为志人和志怪两种,它们相互没有交叉性,所以把笑话归为志人一类有一定道理。

B. 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只注重故事大纲,没有高级的小说技巧出现,只有《世说新语》是个例外。

C. 南北朝小说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即使是写鬼故事,作者主观上也认为是写真事,志人小说则要求必须真实。

D. 唐代小说在形式观念和写作技巧上,都与前代作品有巨大不同。这与唐代社会丰富的生活有极大的关系。

2.下列对原文的论证和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段用分类法介绍了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内容,用列举法阐释其发展特点,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B. 第四段论述了唐小说与前代作品相比产生质变的内在原因。具体来说,小说体裁的发展、其它文学样式的配合为唐小说发展提供了动力。

C. 本文论述语言严谨,结构有序,使用假设、举例、引用等多种论证方法,内容丰富充实,有说服力。

D. 本文对魏晋南北朝及唐代小说的内容、风格特征、取得的成就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得出小说和历史的关系十分密切的核心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人赵彦卫认为唐传奇各类文体皆备,史传、史评的影响作用尤其突出,是它们成就了唐传奇。

B. 有人认为古文运动的成功,对唐代小说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对此作者并未下定论。

C. 唐传奇的艺术成就超越了六朝小说,表现在注重细节描写,关注人物的精神展示,塑造了多样的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具备一定的审美性和娱乐性。

D. 通过文章中关于六朝小说到唐传奇发展演变的探究,可以看出小说创作须遵守的一条规律:要自觉进行艺术想像和创造。否则,很可能只是粗陈梗概的效果。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