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松竹梅与中国文化风骨

松、竹、梅是中国人所喜爱的自然事物,也是中国人所推崇的一种人格精神的象征。这种人格的象征物,既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可能源于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又显然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有关。中国古代哲学讲天人合一,物我同一,所以自然事物就容易被人格化。中国古代文学重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所以用自然事物作文化和人格的象征,也就成了一种修辞手法。这种人格化的自然事物,在植物界,最著名的莫过于松、竹、梅、兰、菊这五种不同科目的植物了,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已是尽人皆知的常识。

中国人喜爱松、竹、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格。这种品格虽然古人对之有不同的提炼和概括,但如松的枝干如铁、岁寒后凋,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等等,却是自魏晋以来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一种风骨。这种源于先秦儒者“浩然之气”的风骨,在中国古代曾用来评品人物、鉴赏书画,后来又用于论文,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对推动历代诗文革新,起了重要的作用。

由松、竹、梅这些自然事物所体现的风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之所以显得如此重要,首先是出于中国人遵循天道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也。故古人主张养“浩然之气”,培植一种强旺的内在精神,以应对人生的各种艰难困苦,成就人生的各种事业,这是中国文化讲风骨的精神源头。

与古代不同,现代中国人所讲的风骨,一方面固然有古代文化的精神传承,另一方面,也有现代文明的影响和现代精神的浸润。这种现代意义上的风骨,往往与人的主体性有关,就个体而言,多表现为个体的人格或个性,就群体而言,则多为一个民族的主体性,即通常所说的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

今人欣赏、赞颂松、竹、梅,固然也重风骨,但却赋予了新的理解和阐释,且大多与革命者和革命精神有关,如陈毅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陶铸的散文《松树的风格》,再如歌曲《红梅赞》,现代京剧唱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名曲。传统文化的表达意象,需要给予新的阐释,才能对今天的社会人群发挥更大的现实作用。也才能使这种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得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座巨大的历史宝库,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象系统,也是一片茂密无边的“象征的森林”,当我们打开这座巨大的宝库,向这座茂密无边的“象征的森林”输入更多新的精神营养,相信在我们面前,将会展开一片更为壮观的莽莽苍苍的文化绿原景象。

(选自2018年10月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松、竹、梅被中国人喜爱,与其独特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密切相关。

B. 松、竹、梅作为人格精神的象征物,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C. 松、竹、梅被人格化的传统,显然受到中国古代哲学和而文学的影响。

D. 松、竹、梅所体现的风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源远流长、亘古不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段紧扣题目,简明扼要地指出了松、竹、梅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B. 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论证了松、竹、梅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具体表现。

C. 文章说理充分,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D. 文章为强调文化意象传承性和创新性的重要,列举了陶铸《松树的风格》等名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松、竹、梅面对各种艰难困苦所表现出的强旺的内在精神,与中国人遵循天道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相合,成了中国文化风骨的象征。

B. 古人对松、竹、梅的内在品格有不同的提炼和概括,这是由一个民族的主体性即通常所说的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所决定的。

C. “今人”赞颂松、竹、梅,大多与革命者和革命精神有关,这一新的阐释使这种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得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

D. 以松、竹、梅等意象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如果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将会出现更为壮观的文化繁荣景象。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