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甲文)明帝在西堂,会讬公饮酒,未大醉,帝问:“今名臣共集,何如尧、舜?”时周伯仁为仆射①,因厉声曰:“今虽同人主,复那得等于圣治!”帝大怒,还内,作手诏满一黄纸,逐付廷尉令收,因欲杀之。后数日,诏出周,群臣往省之。周曰:“近指当不死,罪不足至此。”

(乙文)京房②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③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④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

(注释)①仆射:官名,是尚书省的副职。②京房:人名。③幽、厉之君:都是古代昏君。④稽首: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

任务一  夯实基础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会诸公饮酒(______)    ②亦犹后之视今也(______)    ③因问帝(______)

2.用现代汉语疏通下列句子的意思。

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

任务二  理解赏析

3.古人云:“伴君如伴虎。”劝诫君王是一门语言艺术,更是涉及到生死。请说说周伯仁和京房分别采用什么方式劝诫君王的?

4.在甲文中,明帝最终放了周伯仁,周伯仁说的话表现出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和刚正。那么在乙文中,京房在劝诫元帝后,汉元帝和京房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抓住人物特点,发挥合理想象,续写这一故事,不少于50字。

七年级语文对比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