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献公二十一年,献公杀太子申生,骊姬谗之,恐,不辞献公而守蒲城。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①杀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重耳遂奔狄。

居狄五岁而晋献公卒,里克已杀奚齐、悼子,乃使人迎,欲立重耳。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已而晋更迎其弟夷吾立之,是为惠公。惠公七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鞮与壮士欲杀重耳。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始吾奔狄,非以为可用与,以近易通,故且休足。休足久矣,固原徙之大国。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于是遂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去,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有马二十乘,重耳安之。重耳至齐二岁而桓公卒,会竖刁等为内乱,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留齐凡五岁。重耳爱齐女,毋去心。赵衰、咎犯乃于桑下谋行。齐女侍者在桑上闻之,以告其主。其主乃杀侍者,劝重耳趣行。重耳曰:“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于此,不能去。”齐女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

过曹,曹共公不礼。过郑,郑文公弗礼。

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赵衰曰:“子亡在外十余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遂以客礼见之。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成王曰:“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重耳曰:“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余,未知所以报。”王曰:“虽然,何以报不穀②?”重耳曰:“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请辟王三舍。”楚将子玉怒曰:“王遇晋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逊,请杀之。”成王曰:“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

重耳至秦,穆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晋公子圉妻与往。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穆公大欢,与重耳饮。是时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以九月卒。十二月,晋国大夫栾、郤等闻重耳在秦,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为内应甚众。于是秦穆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注:①趣:通“促”。催促,督促。  ②不穀: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辞。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是秦穆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B. 于是秦穆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C. 于是秦穆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D. 于是秦穆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   固:坚决

B. 穷而来此             穷: 贫穷

C. 重耳谢不敢当           谢:辞谢

D. 子乃拘小礼              拘:拘泥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重耳经历坎坷困苦的一项是(    )

①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   ②饥而从野人乞食   ③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

④醉重耳,载以行        ⑤过曹,曹共公不礼  ⑥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

A. ①②⑤   B. ②③⑥   C. ①④⑤   D. 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骊姬进谗言,重耳未向献公告别就跑到蒲城据守,被追杀时又逃到狄;惠公即位后,又被追杀,无奈之下,只得逃往齐国。

B. 重耳逃到齐国后,齐桓公给予他很好的待遇,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送给他二十匹马。桓公死后,因齐国内乱,重耳被迫离开齐国。

C. 重耳逃到楚国后,楚成王以对待诸侯的礼节对待他。当楚成王问他回晋国后怎样回报时,重耳的回答,激怒了楚国将领子玉。

D. 晋惠公死去后,晋国的几位大夫劝说重耳回晋国。在逃亡十九年后,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

(2)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1)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夫晋,何厌之有

(3)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4)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5)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6)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7)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8)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9)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

(10)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