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

(回族)马金莲

羞脸鬼,羞脸鬼,端个瓦盆要浆水。

这是我们编的顺口溜儿。

快做晚饭的时候,二奶奶来了。

二奶奶来了还会有什么事儿呢,肯定是来借东西了。我们的目光习惯性地去看她腋下,看见一个瓦盆夹在那里。这就对了,又要浆水来了。

我们的浆水卧在一口大缸里。

秋天萝卜挖回来后,将叶子全部切下来,捡好的串起来晒干菜,为以后卧浆水埋下伏笔。

半个下午,母亲把所有的萝卜叶子切下来,将萝卜运进后面窑里储藏起来。奶奶也串了十几串萝卜叶的干菜。

奶奶还要串,母亲喊够了够了,多了咋吃得光呢?

奶奶小声反驳说你们年轻人就爱偷懒,怕麻烦!我们多多地串点,到了冬天卧一大缸酸菜,看你们咋吃呢!

有一天,家里没酸菜了。不等我母亲动手,奶奶已经坐不住了。头发没干,把帽子湿了。她顾不上管,小跑着去担水。奶奶一辈子都是跑着干活的,好像不抓紧干,活儿就会自己消失了一样。所以得尽快地干,干完了才能坐下歇缓。

这会儿干菜煮好了,用铁笊篱大马勺搭出来泡进凉水里。我瞅准一个白中泛绿的萝卜片儿去抓,凉水也被泡热了,烫手。我嗖地收回手,萝卜片儿夹在手心里,吹一吹,就往嘴里送。老萝卜的那种苦味儿被开水煮透过滤了,咬一口,柔韧劲道,熟得很好,一点不硬。闭上眼慢慢品尝,呵,像鸡爪子,像羊蹄筋?还是牛耳朵?

我趴在案板边捡萝卜片儿吃,噌噌噌大嚼大咽。奶奶不骂,拉一把我胳膊,说:“把菜弄脏了!”我才不怕她呢,她从来不会打娃娃,连一巴掌都没有打过我。

下午的饭跟平常一样。但是那饭舀在碗里显得寡白寡白的,等吃进口里,更是寡淡。调一筷子盐,再调一筷子头辣椒。还是不香。我们的饭量都比平时减少了,爷爷有点懊恼地质问奶奶,为啥把饭做成了这个味道?

奶奶胸有成竹地说没浆水了嘛。

爷爷响亮地唉一口长气,无奈地端起碗来。

第二天吃干粮的时候爷爷发了脾气,瞪着眼问奶奶咋没有酸菜?奶奶照旧一副神定气闲的样子,慢悠悠说:浆水昨天才卧上嘛,还没酸呢。女人生娃娃还都有个十月怀胎的过程呢,你急的啥?”爷爷神情一呆,默默地吃一口咸菜,放下筷子,早饭就这么草草收了场。

我说奶奶咱去旁人家要点浆水吧,没浆水的饭,甜死人了。

奶奶有点犹豫,要不要去呢?

其实要浆水是一个很可行的办法,二奶奶不是动不动就拿着瓦盆来我家里要浆水吗。二奶奶要是有三天时间不来我家要浆水,我们就会觉得有点反常了,心里反倒会不踏实了。

这不,二奶奶已经来了。我们的目光被一种无形的东西牵引,去扫她的腋下,那里果然夹了一个东西,鼓鼓的。

羞睑鬼,端个瓦盆要浆水!

她这么天天天天地来向我们要浆水,我们就不厌烦吗?况且这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十几年以来都是这样的。谁受得了啊?

我妈受不了了,凉着脸接过瓦盆放在案板上,不说话,只是薄薄地笑着。二奶奶走过去自己揭开缸盖,踮着脚往里瞅,哟,新卧了浆水啊?

二奶奶的脸上闪过了一丝失望。她悻悻地夹上瓦盆离开了。

这是我们家唯一能理直气壮地拒绝二奶奶讨浆水的理由。

平时我们是不敢这么直接回绝这个二奶奶的,爷爷和二爷爷是亲兄弟,他们从小没娘,兄弟间的关系要比别人亲厚得多。二爷爷手头紧困的时候就来向爷爷借钱,爷爷每次都不会让他空手而回。

有一年,爷爷缝了个二毛皮大衣,穿着去寺里礼拜,看见二爷爷穿着单薄,冷得脸色都白了。走到家门口,爷爷脱下皮衣披到兄弟身上,说送给他了,自己再做一件就是。

直到第二年冬天来临,爷爷也还是没能够穿上新做的皮衣。因为二毛皮很贵,家里哪有那么多闲钱去干这个。

这些年爷爷就一直穿着那件黑棉袄去寺里做礼拜,寺的大殿里冷得站不住脚,奶奶疼爷爷啊。

奶奶是个老实人.但是为着这件皮衣,她很多年都耿耿于怀,说起来就忍不住抱怨爷爷。

还是说浆水和酸菜吧。它们是同一口缸里待着的,但不是同一个事物。从浆水缸里捞出的菜,就是酸菜。泡着酸菜的水,就是浆水。可见酸菜和浆水是骨肉相连水乳相融的关系,就像我家和二爷爷家的关系。

出门撞上奶奶端了一大盆浆水,她这是要给隔壁的二奶奶家送去。

每次新的浆水卧成,奶奶都要这么送一回。一来叫二奶奶一家赶紧尝一尝新浆水。二来等于在告诉二爷爷一家,可以继续来我家要浆水吃了,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一缸浆水的馨香滋养两个家庭的日子又开始了。

(有删改)

(注)浆水和酸菜是西北地区的特色小菜。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写二奶奶要浆水,结尾写奶奶送浆水,一要一送,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突出中心,引发读者思考。

B. “我”捡萝卜片儿吃的情节,通过动作和心理描写,写出“我”的天真活泼,在平凡的生活中有着简单的快乐。

C. 作者用细腻、质朴的笔触.展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普通回民家庭的生活,虽然生活艰辛,却饱含着动人的温情。

D. 文章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不等我母亲动手,奶奶已经坐不住了”,这里用奶奶的勤快凸显母亲的懒惰。

2.本文以“浆水和酸菜”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本文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请结合文本进行赏析。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