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和氏璧

楚人和氏得玉璞①楚山中,奉②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此,石也。”王以和为诳③而刖④其左足。

及厉王薨⑤,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何哭之悲也?”

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⑥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⑦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韩非子》)

(注释)①玉璞:里面含着玉的石头。②奉:捧着;表示郑重、尊敬。③诳:欺骗。④刖:古代的一种酷刑,把受刑人的脚砍掉。⑤薨(hōng):指古代称侯王的死。⑥题:命名,称为。⑦理:雕琢、加工玉石。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

A.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

B.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屠乃奔倚其下(《狼》)

C.及厉王薨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

D.使人问其故                  温故而知新(《论语》)

2.下列哪一项与“此,石也”句式不同?(   )

A.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B.天,积气耳(《杞人忧天》)

C.丁氏穿井得一人(《穿井得一人》) D.夫学须静也(《诫子书》)

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泣尽而继之以血。

②天下之刖者多矣,子何哭之悲也?

4.联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和氏悲伤痛哭的原因。

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