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联合国于2015年发表的《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中国极端贫困人口比例从1990年的61%,下降到2002年的30%以下,率先实现比例减半,2014年又下降到4.2%,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中国成为世界贫人上减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2017年10月18日,习在十九大报告中回顾过去5年以来的工作时说,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中国共产党创新提出的精准扶贫政策,以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的成就,书写了人类反贫困斗争史上“最伟大的故事”,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论说,在减贫脱贫方面,“中国是个英雄”。当一些发达国家因失业率攀升引发民众不满、社会动荡时,中国过去5年来累计新增就业岗位超过6500万个。在中国开设律师事务所的比利时比中经贸委员会主席贝尔纳·德威特到过中国很多地方,包括西藏、新疆、青海等地区,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无论哪里的中国人都积极乐观,不仅对日益改善的生活感到满意,而且对未来更加美好的生活满怀憧憬。“中国一跃成为经济超级大国确实是历史上最不寻常的故事之一。”美国前财长保尔森如是感慨。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3日《精准扶贫,中国书写最伟大故事》)

材料二:

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如此巨大成就有很多原因。首先,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经济增速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也随之大幅提高。中国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与推进,可以说是减贫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经济学中所谈的“涓滴效应”,指由优先发展起来的群体或地区通过消费、就业等方面惠及贫困阶层或地区,带动其发展和富裕。当前,中国政府推行的“精准扶贫”政策,可以说正是顺应这一趋势而推出的。此类政策,一般首先在贫困地区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之后引进小额信贷、推动农村地区主要产业即农业的振兴。

中国还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来消除贫困,这可以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减贫成果。消除贫困的关键在于就业,如何让贫困阶层进入劳动市场可以说是有效且可持续消除贫困的最佳方案。而电子商务和社会服务则让这一方案成为现实。中国近年来扶贫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例如,在农村推动淘宝村建设、发掘各地优质土特产,这为提高农民收入做出了巨大贡献。此类网络平台以及覆盖农村物流等新形式的基础设施服务,给消除贫困带来了新的机遇,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另外,这种模式的兴盛,为离乡进城的年轻人返乡创业提供了机会,也使得增加就业和提高收入进入更为良性的循环。目前,利用互联网消除贫困的举措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从中长期来看,可以将贫困地区纳入物流市场体系,必定会为消除贫困做出更巨大贡献。

(节选自《产业扶贫是中国消除贫困最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作者宫崎卓,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中国事务所次长,中国网2017年10月23日)

材料三: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节选自2017年10月18日《中共十九大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四:

国际人士和媒体普遍认为,中国的成功经验不仅印证自身选择的正确性,而且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扶贫开发的经验对其他中等收入国家来说非常有借鉴意义。”世界银行行长金墉日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秋季年会开幕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通过经济改革,融入全球市场,帮助数亿人摆脱贫困。全球极端贫困人口比重从上世纪90年代的近40%降至目前的10%左右,其中绝大部分贡献来自中国,这是人类扶贫开发史上的重要篇章。“通过带领中国走向前所未有的繁荣富强,中国共产党证明了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的优越性。”俄罗斯《独立报》评论说。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政治研究和预测中心主任维诺格拉多夫说,中国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以成功实践证明资本主义不是唯一发展方案。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3日《精准扶贫,中国书写最伟大故事》)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运用具体的数据,引用国际多个媒体的评论,热情讴歌了中国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洋溢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B. 材料二中宫崎卓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与推进,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扶贫取得重大进展的原因。

C. 从材料三《中共十九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党和国家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看到党和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也可以明确脱真贫、真脱贫的努力方向。

D. 材料四中引用国际人士和媒体的话,肯定了中国扶贫经验在国际上做出的重大贡献和产生的重要意义,这些引用都属于直接引用,很有说服力。

2.下列对上述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材料一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论说,在减贫脱贫方面“中国是个英雄”,他之所以这样评价,是因为他到过中国很多地方,他看到无论哪里的中国人都积极乐观,不仅对日益改善的生活感到满意,而且对未来更加美好的生活满怀憧憬。

B. 材料二认为,“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消除贫困带来了新的机遇,蕴含着巨大的潜力。从中长期来看,将贫困地区纳入物流市场体系,必定会为消除贫困做出更巨大贡献。

C. 结合材料三的内容,我们可知,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已经攻克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实现了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

D. 材料四中国际人士和媒体普遍认为,中国的成功经验不仅印证了自身选择的正确性,而且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全球极端贫困人口比重大幅下降,这些贡献都来自中国。

3.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扶贫工作任重道远,关于精准扶贫,请结合文本和自己的认识,说说有哪些好的建议?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