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京东大鼓是发源于河北省的汉族说唱艺术。它早期主要在农村演出,演出方式为赶庙会、赶堂会等。京东大鼓曲调简单,易学易记。表演形式最初为木板击节,后改为铁片、铜板。演唱者右手击书鼓,左手击板,站立演唱;弦师弹大三弦伴奏。在最初撂地说书阶段,曾有一种自弹自唱的演唱形式:演员坐抱三弦,边弹边唱,其右脚踩一鼓楗击鼓,左腿上绑“节子板”,以司节奏。

京东大鼓的源起要追溯到乾隆中叶,河北省南皮县木板大鼓名家李文通从家乡逃荒来京东行艺。他吸收了京东各种民歌小调,增加了京东乡音,丰富了木板大鼓的唱腔,人称这种京东风味的木板大鼓为“小口”木板大鼓。后来李文通的弟子邓殿奎吸收了一些京剧唱腔,得到了民众的首肯。活跃于咸丰、同治、光绪年间的于七广泛吸收民歌小调的音乐素材,特别是吸收了京东南部香河、宝坻、安次一带的田歌,丰富了京东大鼓的唱腔。这种田歌系农夫下田劳作间歇时,聚集在一起,一边击打农具,一边即兴编唱的民歌,称“乐乐停停”,或“乐停调”或“乐亭调”。此后,其他艺人又对京东大鼓的板式和唱腔做了进一步加工。但当时仍使用“大鼓”“杂曲”“乐亭调”“乐亭大鼓”等名称。

京东大鼓在北方,尤其在天津演唱十分普及,但直到1935年,这种新腔去北京演唱时,因是京东乡音,被京城人称作京东大鼓,才算正式定名。不过,由于行腔板眼均不甚考究,鼓词文字也较粗糙,20世纪40年代末期,该曲种日趋衰落。抗日战争时期,一些京东大鼓艺人编演宣传抗日救国的段子,以卖艺为名宣传抗日,但因为战乱,京东大鼓发展基本停滞。新中国成立后,京东大鼓得到空前发展,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京东大鼓发展出现了高峰期,许多新演员成长起来,天津市演员董湘昆以普通话革新演唱,并在三弦伴奏的基础上,加上了扬琴伴奏,这种以普通话演唱的新的京东大鼓开始进入专业剧场,在民间更是空前普及,深得广大观众的喜爱。

京东大鼓的书目先是只唱不说的短篇,如《王婆骂鸡》《郭巨埋儿》《草船借箭》等。后来增加了说唱相间的中篇书,如《包公出世》《刘公案》等。至清末民初进入城市书馆后,发展起来了长篇大书,如《杨家将》《反唐》等。新中国成立后,又创作演出了《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林海雪原》等中长篇书目。“文化大革命”中,京东大鼓受到影响,在城市逐渐衰微,但在乡村仍较活跃。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京东大鼓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复苏。随着国家开始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人们开始重新认识这个中国文化的瑰宝。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京东大鼓是一种发源于河北省,早期主要在农村演出的汉族说唱艺术形式。

B. 京东大鼓常见表演方式是站立演唱,两手分别击书鼓与板,弦师三弦伴奏。

C. 京东大鼓的曲调简单,易学易记易懂。它的演出方式是赶庙会、赶堂会等。

D. 京东大鼓源于李文通的“小口”木板大鼓,后经邓殿奎、于七等人补充丰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用事实论据,说明京东大鼓的腔调来源于民间,经过不断补充才逐步完善。

B. 文章写京东大鼓的发展过程,证明文艺传承需要艺术家、社会、国家共同关注。

C. 京东大鼓有过许多名称,文章通过确凿的材料,梳理了其发展脉络和定名过程。

D. 文章讲述了京东大鼓的兴起、发展和衰落的过程,揭示了盛衰消长的一般规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撂地说书阶段,京东大鼓有过自弹自唱的演唱形式,表演由一个演员独立完成。

B. 京东大鼓的书目都是农村群众熟悉的民间故事,由短篇逐步发展为中篇、长篇。

C. 京东南部的“乐亭调”丰富了京东大鼓的唱腔,这是其能在乡村活跃的主要原因。

D.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京东大鼓开始复苏。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