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春望》,完成下面小题。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对《春望》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笔下沦陷后的国都长安是如此荒芜破败,“破”“深”二字触目惊心,残破的城池、草木杂生的春景,为全诗营造了荒凉凄惨的气氛。

B.面对满目疮痍的都城,诗人怎能不见花开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感时”“恨别”两词,凝聚着他为国事而伤怀的沉重忧愁。

C.诗人曾因战乱而辗转避难,也曾困居长安,与家人音讯隔绝。战火平息后,他突然接到一封家书,获知了妻子儿女的音信,怎能不无比惊喜!

D.白发疏稀难簪,是因为内心的愁苦焦虑难以排解,从国破家亡写到自叹衰老,忧国、伤时、思家、自哀层层递进,感人至深。

2.“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下面的背景材料,展开合理想象,描述出画线诗句呈现给你的景象。

(背景材料)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五月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继位,即为唐肃宗。杜甫闻讯,将家属安顿在鄜(fū)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不料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未被囚禁。杜甫目睹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写下了《春望》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3.眺望,能够拉开一个开阔的空间,感怀、诗意由此而生。望月、望乡是古诗中最常见的姿态,你所熟知的古诗句有“         。”

八年级语文诗歌鉴赏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