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鱼道

沈石溪

前几天和一位朋友谈起“道”字。他说:道由“首”和“走之”组成,而人类生产是头先出来,所以道最原始的含义就是新生命的诞生-一最伟大的自然现象。他对“道”字标新立异的解释激活了我记忆深处那条鱼母的故事。

天蒙蒙亮,孔雀湖丰沛的湖水漫过山垭,沿着一级级石坎淌下去,灌进山下道,陡峭的山坡垂挂了一道宽阔的瀑布。突然我看观山下被瀑布冲出的水潭里,有条黑影晃动。定神一瞧:是条大黑鲩。每年四五月间黑鲩会从澜沧江下游溯江而上,游进流沙河,再游进孔雀湖产卵。我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黑鲩,足有一米半,比蟒蛇还粗,少说有一百斤。浑身墨黑,肚子鼓得像特大号泡泡糖-里面塞满鱼子。这是一条鱼母。鱼母者,女中豪杰,女中魁首。两三丈高的山坡,被瀑布冲刷出七八道石坎,像层层梯田;我站在最高的石坎上,等候鱼母光临。

鱼母喘息了一阵,一打挺,琥到上一层石坎,像爬楼梯似的。 它每跳一层后躺在石板上喘息两三分钟,积蓄力量,再往上一层聪。跳到第四层后,它间歇的时间越来越长,躺在石板上大口喘息,要五六分钟才能缓过劲来。我知道,它已经筋疲力尽了。从澜沧江下游游到这里,从不休息,也极少吃东西,要提防野猪、狗熊捕提,叉雯躲避渔网和钓钩暗算,一路艰险,早已心力憔悴。如果在深水里.还能凭借水的殚性跳起米;琨在躺在石板上,又挺着胀鼓鼓的肚子,更是雪上添霜、难上加难。

终于,它跳上最高一层石坎。它望着我,眼光冷冽,像被冰雪渍过。我咬着牙,抡起棍子,瞄准它的后脑,一棍子下去。 棍子砸下的刹那,鱼头和鱼尾却向上翘起,弯成月牙形,又猛地落下,整条鱼便以极快的速度弹出去。我打了个空,啪!棍子砸在石头上,震得虎口发麻,棍子断成两截。我一个踉跄,差点从石坎上摔下去。鱼母也从石坎上一级一级砸下去,一直滚进水潭。它沉进水底,过了一会儿又飘上来,像根黑鹣毛在漩涡里打转。过了一阵,它燕尾服似的鱼尾开始摆动,背鳍歪歪地斜在水面,挣扎着游出漩涡。我想,目睹了手持木棍的我,知道死神正在山上等它,它很快就会游走的。

这时,让我目瞪口呆的事发生了。鱼母游进瀑布,一摆尾,又开始向上跳,它跳得无比艰难,往往要好几次才能跳上一个石坎,每次失败,都重重摔在石板上,传来啪的一声闷响。 孔雀湖仿佛是强磁场,让它跳向死亡,跳向地狱,跳向毁灭!可它还跳得那么起劲,那么执著,那么顽强。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它终于又跳到最高那层石坎了。我看见,它尾巴砸碎了,背鳍折断了,背部鳞片也被粗糙的石头掀得七零八落。它躺在我面前,鱼尾、鱼背、鱼嘴、鱼鳃、鱼眼都渗着血丝,那圆溜溜的肚皮却完好无损,连皮都没擦破。 它的嘴缓慢而沉重地翕动着,两只眼睛直勾勾望着我,我觉得那两道被血过滤过的眼光有种暗示和期待。

我一棍击在它的脑壳上,它纹丝不动,只是嘴巴停止翕动。我解下绳子,从鱼嘴塞进去,又从鱼鳃穿出来,打好结。当地有个奇特风俗,凡是在产卵期逮到大肚子黑鲩,打死后,都要抬到孔雀湖边,让它们把鱼子产进湖里。老乡说,如果不这样,大鱼死也不瞑目,即使把它切成段,放进油锅,它也会把油锅掀翻。我才不信。我从小就喜欢吃鱼子,鱼母肚子鼓得那么大,少说也能挖出两碗鱼子来!

我拖着鱼母,准备回寨子。突然,手里的绳子沉得拖也拖不动。我回头一看,一条树枝缠住了鱼头。我返身把树枝拉开时,却发现是鱼母咬住了树枝!不可能,鱼母脑浆都被打出来了。肯定是这根树枝无意中插进了鱼嘴,我用力拔,奇怪的是,怎么也无法把树枝从紧闭的鱼嘴里拔出来。

我这辈子无法忘怀的事发生了。我只觉得手里的绳猛一颤,眼前闪耀起一片黑光,湖面爆起一片水花:鱼母诈尸般跳进湖里。它的嘴紧紧咬着湖边的树枝,头枕在岸上,它尾部的生殖腔里,喷射出一片金色的鱼子,碧水间飘起一条长长的黄绸带!不,更像是一条金色的虹,一端连着死亡,一端连着新生。 金色的鱼子绵绵不绝地喷射出来,缓缓沉进绿色的水草间,它赢得了最后的辉煌。

鱼母胀鼓的肚皮瘪了下去,尾部金色的虹也消逝了,插在它嘴里的那根树枝也徐徐退了出来。直到我把它切成鱼块,清蒸油炸,它再也没动过一下.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用朋友对“道”字标新立异的解释作为开头,巧妙过渡到作者对于黑鲩故事的联想,同时开启并强调了本文对于生命的思考和关注。

B. 陡峭山坡上那道宽阔的瀑布构成了本篇小说的典型环境, 对于经历了长距离艰难旅行的黑鲩而言,这七八级石阶成为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

C. 小说中“我"称大黑鲩为“女中豪杰”“女中魁首”,既强调了我对它硕大体型的赞叹,也表达了自己即将征服这造物奇观的自豪。

D. 小说最后反复出现的“金色”一语双关,它既是黑鲩鱼子的真实颜色,同时也是一种高贵的色彩,隐含着作者对黑鲩高贵精神的赞美。

2.在捕捉黑鲩的过程中,我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结合小说作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我”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