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霁   夜

孔平仲

寂历①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

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②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注)①寂历:寂静,冷清。②准拟:料想。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首联两句先写醒后所看到的夜色,在月光照拂下,原本漆黑的深夜多了一丝明亮。然后再写风吹墙铃响、惊醒梦中人,侧面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愁闷,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 颔联用问句起调,写出了人从恍惚中醒来、突然发觉睡前的狂风骤雨已不见踪迹的本能疑惑,下旬的“淡月笼云”既形象地写出诗人乍醒时睡眼蒙陇的感受,也巧妙地用雨后夜景回答了上句的发问。

C. 颈联中的“秋声”“堕叶”“凉意”及“流萤”,都清楚表明本诗写于秋日。诗人面对着风雨过后秋叶满地的景象,用一“独”字将内心孤独凄凉之感呈现在读者面前。

D. 尾联描写的并非实景。在风雨过后的秋夜里,诗人想象着明早自己凭栏远眺,而窗外的庐山在一场秋雨的冲洗过后将变得苍翠欲滴。

E. 本诗诗境不限于雨霁,而是回叙霁前的风雨和推想第二日的山色。这种时间的交叉和延展,不仅避免了描写中的平铺直叙,也无形中使诗歌的包容量扩大,引发读者的无限遐想。

2.这首诗在描写秋夜景色方面很有特点,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