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文化中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①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中国的文化不是靠一个外在的神或造物主,而是靠人自己道德的自觉和自律,强调人的主体性、独立性、能动性。中国家庭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维护依靠人的道德的自觉和自律,这就是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②对于中国这样一种文化的形成及其特点,我们一定要知道中国文化中的两个优秀传统。一个是“以史为鉴”,一个是“以天为则”。关于“以史为鉴”,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强调历史经验的重要性。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每个朝代等到政权相对稳定以后,第一件做的事情是制礼作乐,第二件做的事情就是修前朝的历史。中国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就是通过“以史为鉴”总结出来的,是这个传统的一个成果。

③西周初期人们反思夏商两代兴亡的原因。通过对历史的观察,他们看到夏代之前是大禹治水。当时天下洪水泛滥,民不聊生。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把水灾治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大家拥护他才建立了夏朝。可是夏朝最后一个君主夏桀却是荒淫暴虐,商部落在成汤的带领下终于推翻了夏朝,建立起商朝,老百姓歌颂他把人们从水深火热中解救了出来。商代人很信天命。到了最后一个天子纣王,也是荒淫暴虐。他在位的时候已经出现了民心叛逆,大臣祖伊犯言直谏。纣王却说:“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他自认为有上天保佑,周人也奈何不了他。可哪里知道,西北地区的周部落在民众的拥护下,在文王、武王的带领下,推翻了商朝,纣王兵败就自杀了。这两代的历史给了周王朝非常深刻的教训——“天命靡常”,天命是会被别人革掉的。那天命怎么变化,根据什么变化呢?《尚书》里记载了周对历史的总结:“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因北周人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念——“敬德”,而且要“疾敬德”,努力地、快快地提升自己的德行。这就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根本特性,即决定命运、政权兴亡的不在于外在的力量,而在于人自身德行的好坏。上天是根据民意来做事情的《尚书》里有很多这样的记载,如“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等等。

④所以,中国文化非常强调修身。修身就是自我德行的完善和提升,不仅仅是在口头上、认识上,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上、实践上提升自己。这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点。

(摘编自《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依靠人的道德自觉和自律维护家庭秩序和社会秩序,否定神的存在,是中华文化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体现。

B. 纣王在位时荒淫暴虐,大臣祖伊以“敬德”的观念犯言直谏,而纣王却坚信天命,最终兵败自杀。

C. 鉴于夏商灭亡的历史教训,周人认为要想巩固政权,就必须努力提升自身德行,顺应民意来做事情。

D. 中国文化历来强调修身,其根本特点就是在行动上、实践上提升自己,实现自我德行的完善和提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紧紧抓住“以史为鉴”和“以天为则”两个分论点,论证了中国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形成。

B. 文章第二段在论述“以史为鉴”的优秀传统时,运用引用论证,强调了历史经验的重要性,严谨且有说服力。

C. 文章第三段通过对比和举例论证,阐述了决定政权兴亡的不在于外在的力量,而在于人自身德行的好坏。

D. 文章先阐明了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及重要特征,又分析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形成,最终点明了中国文化的根本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只有了解中国文化“以史为鉴”和“以天为则”的两个优秀传统,才能更好地认识以人为本的中国文化的形成及其特点。

B. 中国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以史为鉴”和“以天为则”两个优秀传统的形成。

C. 《尚书》是中国早期的重要典籍,其中的许多记载对了解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有重要借鉴价值。

D. 周王朝认为天命也是根据德行来变化的,因此,统治者敬德对于维护政权非常重要。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