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沈庆之,字弘先,吴兴武康人也。庆之少有志力。孙恩之乱也,遣人寇武康,庆之未冠,随乡族击之,由是以勇闻。荒扰之后,乡邑流散,庆之躬耕垄亩,勤苦自立。永初二年,除殿中员外将军。檀道济白太祖①,称庆之忠谨晓兵,上使领队防东掖门,稍得引接,出入禁省。元嘉二十七年,太祖将北讨,庆之谏曰:“马步不敌,为日已久矣。将恐重辱王师,难以得志。”丹阳尹徐湛之、吏部尚书江湛并在坐,上使湛之等难庆之。庆之曰:“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上大笑。及北讨,玄谟围滑台,庆之与萧斌留碻磝。玄谟攻滑台,积旬不拔。虏主拓跛焘率大众南向,斌遣庆之率五千人救玄谟。庆之曰玄谟兵疲众老虏寇已逼各军营万人乃可进耳少军轻往必无益也。萧斌以前驱败绩,欲死国碻磝。庆之曰:“夫深入寇境,规求所欲,退败如此,何可久住。”会诏使至,不许退,诸将并谓宜留,斌复问计于庆之。庆之曰:“阃外②之事,将所得专,诏从远来,事势已异。节下③有一范增而不能用,空议何施。”太祖后谓之曰:“河上处分,皆合事宜,惟恨不弃碻磝耳。卿在左右久,偏④解我意,正复违诏济事,亦无嫌也。”世祖践阼,以庆之为领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前废帝即位,狂悖无道,凶暴日甚,庆之犹尽言谏争,帝意稍不说。及诛何迈,虑庆之不同,量共必至,乃闭清溪诸桥以绝之。庆之果往,不得度而还。帝乃遣庆之从子攸之赍药赐庆之死,时年八十。太宗即位,谥曰襄公。

(节选自《宋书·沈庆之传》,有删改)

注释:①太祖:此指南朝宋文帝刘义隆。②阃外:指京城或朝廷以外,亦指外任将吏驻守管辖的地域,与朝中、朝廷相对。③节下:古时对将帅的尊称。④偏:特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庆之曰/玄谟兵疲/众老虏寇已逼各军营/万人乃可进耳/少军轻往/必无益也

B. 庆之曰/玄谟兵疲众老/虏寇已逼/各军营万人/乃可进耳/少军轻往/必无益也

C. 庆之曰/玄谟兵疲/众老虏寇已逼/各军营万人/乃可进耳/少军轻往/必无益也

D. 庆之曰/玄谟兵疲众老/虏寇已逼各军营/万人乃可进耳/小军轻往/必无益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未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后因以“加冠”指满二十岁,未满二十岁为“未冠”。

B. 吏部,六部之一,主管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

C. 践阼,指皇帝登临皇位,这个意思还可用践极、登基、禅位、即位、嗣位等词来表示。

D. 谥,是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沈庆之少时胸怀大志。孙恩作乱时,他随同乡族人抗击贼寇,灾荒兵乱之后,亲自在田间耕种,靠辛勤劳苦来养活自己。

B. 沈庆之知晓军事。在太祖将要北伐时,他极力劝阻。后来北伐失利,他认为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劝萧斌放弃碻磝。

C. 沈庆之深受太祖器重。他长期在太祖身边,很了解太祖的心意,但因违背诏令行事,放弃碻磝,也曾受到太祖的批评。

D. 沈庆之直言敢谏。废帝凶残暴虐,庆之仍然竭力进谏,渐渐招致废帝的不满,后来废帝派人送毒药将他赐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

(2)及诛何迈,虑庆之不同,量共必至,乃闭清溪诸桥以绝之。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