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王国维的意思是说,如果你只说“红杏枝头有春意”,就不好,“红杏枝头春意闹”,用了一个“闹”字,这个境界就活动起来了。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还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也全都点染出来了。如果你说“云破月来花有影”,这是废话,云破月来,花当然有影了。但是“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弄”字,那个感受、那种意味就跑出来了。花在月下的暗淡一扫而空,其娇艳丽质一下子摇曳生姿起来,给人带来了意外的欣慰。这就是说,在诗词里面,你要能够真切而且生动地把你的感受传达表述出来;只须有那样的一个活泼的字,整个句子就有了境界了。

(节选自叶嘉莹《人间词话七讲》)

(材料二)

《塞下曲四首·其三》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此诗言兵威所震,强虏远逃,月黑雁飞,写足昏夜潜遁之状。追奔逐北者,宜发轻骑蹑之,而弓刀雪满,未得穷追,见漠北之严寒,防边之不易也。

(节选自俞陛云《诗境浅说》)

(材料三)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飘渺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

譬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绝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么?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绝不回头么?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绎就值得玩味多了!在上等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词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都可以看见。

流行语中有一句说:“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推广地说,美术作品之所以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本文所谓无言之美。

就文学说,诗词比散文的弹性大;换句话说,诗词比散文所含的无言之美更丰富。散文是尽量流露的,愈发挥尽致,愈见其妙。诗词是要含蓄暗示,若即若离,才能引人人胜。现在一般研究文学的人都偏重散文尤其是小说。对于诗词很疏忽。这件事实可以证明一般人文学欣赏力很薄弱。现在如果要提高文学,必先提高文学欣赏力,要提高文学欣赏力,必先在诗词方面特下功夫,把鉴赏无言之美的能力养得很敏捷。因此我很希望文学创作者在诗词方面多努力,而学校国文课程中诗歌应该占一个重要的位置。

天上的云霞有多么美丽!风涛虫鸟的声息有多么和谐!用颜色来摹绘,用金石丝竹来比拟,任何美术家也是作践天籁,糟蹋自然!无言之美何限!让我这种拙手来写照,已是糟粕枯骸!这种罪过我要完全承认的。倘若有人骂我胡言乱道,我也只好引陶渊明的诗回答他说:“此中有真味,欲辩已忘言!”

(节选自朱光潜《无言之美》有删改)

1.“大雪满弓刀”中活泼泼的字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提示说说你的理由。

2.朱光潜先生说“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他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3.朱光潜先生认为“学校国文课程中诗歌应该占一个重要的位置”,假如你十分认同他的观点,希望中学教材中能增加诗词方面的内容,请你向中学语文教材编委写一封建议信,根据目前的学习现状,说说你的想法,并结合上面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理由。要求格式正确、观点鲜明、理由充分;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九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