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温体仁,字长卿,乌程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累官礼部侍郎。崇祯初迁尚书,协理詹事府事。为人外谨而中猛鸷,机深刺骨。

崇祯元年冬,诏会推阁臣,体仁望轻,不与也。侍郎周延儒方以召对称旨,亦弗及。体仁揣帝意必疑,遂上疏讦谦益关节受贿,神奸结党,不当与阁臣选。先是,天启二年,谦益主试浙江,所取士钱千秋者,首场文用俚俗诗一句,分置七义结尾,盖奸人绐为之。为给事中顾其仁所摘,谦益亦自发其事。法司戍千秋及奸人,夺谦益俸,案久定矣。至是体仁复理其事,帝心动。次日,召对阁部科道诸臣于文华殿,命体仁、谦益皆至。谦益不虞体仁之劾己也,辞颇屈,而体仁盛气诋谦益,言如涌泉,因进曰:“臣职非言官不可言,会推不与,宜避嫌不言,但枚卜大典,宗社安危所系。谦益结党受贿,举朝无一人敢言者,臣不忍见皇上孤立于上,是以不得不言。”帝久疑廷臣植党,闻体仁言,辄称善。而执政皆言谦益无罪,吏科都给事中章允儒争尤力,且言:“体仁热中觖望,如谦益当纠,何俟今日。”体仁曰:“前此,谦益皆闲曹,今者纠之,正为朝廷慎用人耳。如允儒言,乃真党也。”帝怒,命礼部进千秋卷,阅意,责谦益,谦益引罪。叹曰:“微体仁,朕几误!”遂叱允儒下诏狱,并切责诸大臣。

体仁荷帝殊宠,益忮横,而中阻深。所欲推荐,阴令人发端,己承其后。欲排陷,故为宽假,中上所忌,激使自怒。帝往往为之移,初未尝有迹。姚希孟为讲官,以才望迁詹事。体仁恶其逼,乃以冒籍武生事,夺希孟一官,使掌南院去。

体仁自念排挤者众,恐怨归己,倡言密勿之地,不宜宣泄,凡阁揭皆不发,并不存录阁中,冀以灭迹,以故所中伤人,廷臣不能尽知。复有张汉儒讦钱谦益、瞿式耜居乡不法事。体仁故仇谦益,拟旨逮二人下诏狱严讯。谦益等危甚,求解于司礼太监曹化淳。汉儒侦知之,告体仁。体仁密奏帝,请并坐化淳罪。帝以示化淳,化淳惧,自请案治,乃尽得汉儒等奸状及体仁密谋。狱上,帝始悟体仁有党。会国弼再劾体仁,帝命汉儒等立枷死。体仁乃佯引疾,意帝必慰留。及得旨竟放归,体仁方食,失匕箸,时十年六月也。逾年卒,帝犹惜之,赠太傅,谥文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臣职非言官/不可言会推/不与/宜避嫌不言/但枚卜大典/宗社安危所系/谦益结党受贿/举朝无一人敢言者/臣不忍见皇上孤立于上/是以不得不言/

B. 臣职非言官/不可言/会推不与/宜避嫌不言/但枚卜大典/宗社安危所系/谦益结党受贿/举朝无一人敢言者/臣不忍见皇上孤立于上/是以不得不言/

C. 臣职非言官不可言/会推不与/宜避嫌不言/但枚卜大典/宗社安危所系/谦益结党受贿/举朝无一人敢言者/臣不忍见皇上孤立于上/是以不得不言/

D. 臣职非言官不可言/会推不与/宜避嫌/不言/但枚卜/大典宗社安危所系/谦益结党受贿/举朝无一人敢言者/臣不忍见皇上孤立于上/是以不得不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来往之事。

B. “讲官”,为皇帝经筵进讲的官员。明清定制,侍读、侍讲学士等为翰林院职官之名称。

C. “太傅”本为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明清时称太子太傅,是一虚衔。

D. “谥”,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温体仁巧于言辞,在重提钱谦益受贿一案中,他先是言如泉源地把钱谦益驳得毫无招架之力,又驳斥了替钱谦益争辩的章允儒。

B. 温体仁深有城府,他常常采取先宽容某人而使这个人犯皇上所忌来激这个人自己发怒的方法来达到排挤陷害某人的目的。

C. 温体仁深受恩宠,皇上先是对他在钱谦益一案中为国着想的言辞大加赞叹,后又在温体仁去世后因惋惜他而赠给他太傅的称号。

D. 温体仁自私无德,他因讨厌姚希孟爱到亲近而借故夺去他一级官衔并让他去掌管南院,后又借张汉儒的揭发置钱谦益于死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体仁揣帝意必疑,遂上疏讦谦益关节受贿,神奸结党,不当与阁臣选。

(2)帝以示化淳,化淳惧,自请案治,乃尽得汉儒等奸状及体仁密谋。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