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截至2017年末,国内“GDP万亿俱乐部”成员已扩大至14座城市。此外,还有5座城市被列为“观察者”名单,这意味着这些城市的GDP有望在两年内突破万亿元。

从“GDP万亿俱乐部”及准万亿城市所属的省份看,19座城市中,广东省有三城上榜。即GDP破两万亿的广州、深圳,以及准万亿城市佛山。浙江省有杭州、宁波入围。江苏省进入榜单的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在东北地区,辽宁省的大连、沈阳有望在两年内实现GDP万亿突破。

从所属区域看,GDP万亿以上及准万亿城市,主要集中于中东部地区,尤其是以珠三角和长三角为主,西部地区仅成都和重庆两地上榜。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认为,这一现象与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相关,从沿海地区到内陆地区,城市发展水平呈梯度状态。

在中东部地区,GDP突破万亿的城市,不再局限于一线城市,无锡、青岛、长沙等二线城市,其经济总量也在近两年先后突破万亿元。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认为,这不仅表明了这些城市有着超强的经济活力,也说明中东部地区的经济,正在由“一城独大”局面,逐步到“多点多极”整体强大的方向发展。西部地区成都和重庆GDP突破万亿的时间较早,这表明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的18年内,成都和重庆两地已经率先“富裕起来”,但西部地区的整体经济活跃度仍有待加强。

(选自《GDP万亿城市竞争力报告:9座城市新星崛起》)

(材料二)

回顾过去5年,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发展转型阵痛和城市治理难题,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团结奋斗中,长沙各项事业再攀新高。地区生产总值由5000亿元跨越至9000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上升至第六位;形成了新材料、工程机械、食品、电子信息、文化创意、旅游六大千亿产业集群;深化改革440多项,行政审批提速50%;1753万平方米违建消失殆尽,2042公頃“绿色”拔地而起;成为全省首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达标市。

易炼红说,未来长沙将立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着力打造“三个中心”。即:国家智能制造中心,抢抓“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十”行动的机遇,推动长沙制造业率先向高端、智能、绿色转型升级;国家创新创意中心,推进文化跨界融合,让长沙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创新、运营、交易体验中心;国家交通物流中心,推动交通物流一体化、集装化、网络化、社会化、智能化发展。到2021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00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

(选自《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材料三)

苏州距离上海只有84公里,高铁车程只有半个小时。与一线城市上海在地理上的接近,让苏州享受到了很多的“外溢作用”。但与此同时,却也让苏州很难摆脱“大上海”的阴影。事实上,很多企业都选择将总部设在上海,而把厂房设在苏州。这样,这些企业虽然在苏州产生了大量的产值,但它们至多只能算是企业“身体”运作的后果,而企业的“大脑”依然在上海。体现在产业结构上也是如此。杭州和南京的第三产业比重都超过50%,而苏州为47.2%,过于依赖第二产业,其知名的新加坡工业园区承载的也是第二产业。

尽管由于周边的上海、无锡等地都有了机场,因此机场的缺失并不会对苏州的对外交通构成太多的实际障碍。但是,缺席航班目的地列表却着实让苏州坐失了对外宣传的机会。在品牌营销的时代,宣传需要的是无孔不入,苏州在全国交通版图上的劣势,也让其丧失了很多宣传机会。这种安排之下,即使苏州能有更高的GDP,其在经济上的话语权也很难提升。

(选自《GDP达1.7万亿苏州为何有一线城市实力却无一线城市影响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前国内主要城市分为三个档次,即GDP两万亿城市、GDP万亿城市和GDP准万亿城市。

B. 在当前的发展阶段,工业仍然是大部分城市的发展支撑,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大。

C. 长沙正在抢抓发展机遇,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着力打造“三个中心”作为远景宏愿。

D. 苏州距离上海很近,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同时也无法摆脱“大上海”的阴影。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佛山、深圳、宁波市在高校数量上亦偏少,定会影响到这三座城市后续的发展动力。

B. GDP万亿以上及准万亿城市集中于东部地区,其他地区仅有成都、重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C. 中东部地区的经济呈现了多点多极的布局特点,东西部城市经济总量仍然差距很大。

D. 长沙面临众多发展难题,深化内部改革,加速行政审批速度,极力打造国家中心城市。

E. 苏州很多企业总部在上海,限制其发展,且苏州与杭州、南京一样,以第二、三产业支撑经济。

3.中国GDP突破万亿的城市有14座,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析如何增加城市的影响力。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