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隐太子①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其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代萧瑀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刑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

节选自《旧唐书·房玄龄传》

玄龄明达史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任格物。与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太宗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推房、杜焉。玄龄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颡请罪,恐惧若无所容。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贞观元年,封中书令房玄龄为邗国公,兵部尚书杜如晦为蔡国公,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为齐国公,并为第一等,食邑实封一千三百户。皇从父淮安王神通上言:“义旗初起,臣率兵先至,今玄龄等刀笔之人,功居第一,臣窃不服。”太宗曰:“国家大事,惟赏与罚,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咸惧。则知赏罚不可轻行也。今计勋行赏,玄龄等有筹谋帷幄、画定社稷之功,所以汉之萧何,虽无汗马,指踪推毂,故得功居第一。叔父于国至亲,诚无爱惜,但以不可缘私滥与勋臣同赏矣。”由是诸功臣自相谓曰:“陛下以至公,赏不私其亲,吾属何可妄诉。”初,高祖举宗正籍,弟侄、再从、三从孩童已上封王者数十人。至是,太宗谓群臣曰:“自两汉已降,惟封子及兄弟,其疏远者,非有大功,如汉之贾、泽,并不得受封。若一切封王,多给力役,乃至劳苦万姓,以养己之亲属。”于是宗室先封郡王其间无功者,皆降为县公。

节选自《贞观政要·卷三》

(注)①隐太子:是李世民之兄李建成。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罄竭心力              罄:尽

B. 致之幕府              致:招,安置

C. 卒用玄龄之策            卒:士卒

D. 赏当其劳              劳:功劳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玄龄杖策谒于军门              君幸于赵王

B. 各尽其死力                 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C. 玄龄等有筹谋帷幄、画定社稷之功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 于是宗室先封郡王其间无功者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3.下列句中分编四组,全都能够直接体现房玄龄精诚奉国的一组是

①罄竭心力,知无不为

②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③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

④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

⑤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

⑥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

A. ①②③   B. ①④⑥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

B. 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

C. 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

D. 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据《旧唐书·房玄龄传》记载,隐太子将要发动兵变时,唐高祖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和如晦,叫他们穿道士的服装,秘密进内阁商量大事,使秦王李世民得以顺利成为皇太子。

B. 《资治通鉴·唐纪》一段中,唐太宗重用房、杜二人,善用房玄龄的谋略与杜如晦的决断,让他们密切合作,组成合力来辅佐自己,史称“房谋杜断”。

C. 《贞观政要·卷三》一段中,面对堂叔李神通对封房、杜二人国公的质疑,庸太宗以汉代萧何作比,论公行赏,得到诸位功臣的认可。

D. 以上一、二段文字,从不同的角度说明房玄龄珍惜人才,不计出身用人宽泛,取人所长,不求全责备。

6.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其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

(2)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推房、杜焉。

(3)陛下以至公,赏不私其亲,吾属何可妄诉。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