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秋  天

李广田

现在是秋天了,和春天比较起来,春天是走向“生”的路,然而这却使我感到大大的不安。为什么听了街巷的歌声便停止了工作?为什么听到了雨滴便跑出了门外?一枝幼芽,一朵湿云,为什么就要感到了疯狂?它鼓作得我太不安定了。我不愿意说秋天是走向“死”的路,我宁可以把“死路”加给夏天。而秋天,比较起春与夏来,我说它更像是走向“生”路的。我将说那落叶是为生而落,枝条里面正在酝酿着生命之液。而它们的沉着的力,它们的为了将来,这使我感到了什么呢?这样的季候,是我所最爱的了。

但是比较起冬天来呢,我却偏爱了秋。我几乎说不出秋比冬为什么更好,也许因为那枝头的几片黄叶,或是那篱畔的几朵残花,在那些上边,是比较冬天更显示了生命,不然,是在那些上面,更使我忆起了生命吧,一只黄叶,一片残英,那在联系着过去与将来吧。

在我,常如是想:生活大非易事,然而也许正因为艰难才有着意义吧。而所谓“好生恶死”者,我想并非说是:“我愿生在世上,不愿死在地下。”如果不甚荒谬,我想该这样说:“我愿走在道上,不愿停在途中。”死不足怕,更不足恶,可怕而可恶的,而且是最无意味的,还不就是那停在途中吗?这样,所谓人生,是走在道上的了。前途是有着希望的,而且路是永长的。希望小的人是有福了,因为他们可以早些休息,然而他们也最不幸,因为他们停在途中了,那干脆不如到地下去。而希望大的人呢,他们也是有福的吗?他们是更不幸的,然而人间的幸与不幸,却没有什么绝对的意义,谁知道幸的不幸与不幸之幸呢。路是永长的,希望是远大的,然而路上的荆棘呀,手脚的不利呀,这就是所谓人间的苦难了。但是这条路是要走的,因为人生就是走在道上啊,真正尝味着人生苦难的人,他才真正能知道人生的快乐。

人生是走在道上,希望是道上的灯塔,但是,在背后推着前进,或者说那常常在背后给人以鞭策的是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这秋天吧!实在的,不知不觉地就来到秋天了,红的花已经变成了紫,紫的又变了灰,而灰的这就要飘零了,一只黄叶在枝头摇摆着,你会觉到它即刻就有堕下来的危机,而当你踽踽地踏着地下的枯叶,听到那簌簌的声息,忽而又有一只落叶轻轻地滑过你的肩背飞了下来时,你将感到了什么呢?也许你只会念道,“落了!”等你漫步到旷野,看见那连天衰草的时候,你也许只会念道,“衰了!”然而,朋友们,你也许不曾想到西风会来得这样早,而且,也不该这样凄冷吧,然而你的单薄的衣衫,已经是很难将息的了。懑怨时光的无情是无用的,而更可怕的还是人生这件事故吧。到此,人不能不用力地翘起了脚跟,伸长了颈项,去望一望那“道上的灯塔”。

我真不愿看见那一只叶子落了下来,但又知道这叶落是一回必然的事,于是对于那一只黄叶就要更加珍惜了,对于秋天,也就更感到了亲切。当人发现了自己的头发是渐渐地脱落时,不也同样地对于头发而感到珍惜吗?同样的,是在这秋天的时候来意味着我们的生活。春天曾给人以希望,秋天所给的希望是更悠远些,而且秋天所给与的感应是安定而沉着,它又给了人一支恐怖的鞭子,因为人看了这位秋先生的面容时,也不由得不自己照一照镜子了。

给了人更远的希望,向前的鞭策,意识到了生之实在的,而且给人以沉着的力量的,是这正在凋亡着的秋。我爱秋天,我对于这荒凉的秋天有如一位多年的朋友。

一九三0年十二月

(选自《李广田文集》,有删节)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偏爱了秋,从自身的感受出发,将秋描写成一位故友,并借此找到一种不“停在途中”的前行的力量。

B. 行文用“一只黄叶”重现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秋天黄叶联系着过去与将来,以及它带给人的紧迫感。

C. 文中对比写两种人,希望小的人“有福”,希望大的人无福,明知路永长,还是要走在道上,因而是不幸的。

D. 文章将一代青年的苦闷融进有关“黄叶”的描写和思考,进而引发对秋的赞美,文章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2.文章以“秋天”为题,开篇为什么写到春天、夏天和冬天?

3.作者为什么说秋天“又给了人一支恐怖的鞭子”?请简要分析。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