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16年,陈可之的巨幅油画《朱德总司令》在业界引起轰动。为了这幅作品,他整整十个月没有出过门,仅查阅各种传记、资料、草图就花了三个月,创作用了七个月。他自嘲:关禁闭十个月。

作品中的朱徳是根据理解、感悟进行深化、锤炼创作出的形象,没有原图。“画好一个人,不仅要了解他,而且你要和他同处一个时空,身处他的位置,懂他。”陈可之说,他研究了朱德的大量资料,还是觉得不足,他希望画里面有情节,但是并不像军事画一样突出历史事件,而是解读朱德这位风范高尚人物的人性的光辉。从朱德个人身上体现中华民族辉煌的历程,以及他们这代人从土地上成长起来,抱有悲悯情怀的慈悲心肠,抛弃了个人的享受和追求,为了理想和大爱而奋斗的一生。他说:“我感受到了他的人格,他的大舍,他的大爱,他的大善。”

画中的服装道具,陈可之都煞费苦心,关于朱老总的派克笔,帽子上的国民党党徽等细节表现,均是一一作了论证,拿到物件后方行笔。作品之所以有别于一般的肖像画,是因为它是运用肖像画加历史场景叙事式的呈现方式创作出来的。关于朱德同志的肖像画不少,但作为创作型的肖像却尚属首幅。

“油画最能有力表现民族历史。”从踏入画坛伊始,陈可之就以深厚的人文关怀,创作了一系列气势恢宏的人文历史题材巨作,创作出时代的艺术精品。

1984年,陈可之完成历史题材作品《冬日晨曦》,1987年在中国油画史第一次全国大展上获“中国油画奖”。油画取景为很荒凉贫瘠的地方,延安鲁艺两个学员在延河边写生,毛泽东路过弯下腰看。陈可之没有处理成高大上的模式,而是画出朦朦胧胧的天气,淡淡的阳光刚出来的感觉,回到很朴素的场景,突出人性的东西。他的作品总能以耳目一新的格调跃然画上。

2003年,陈可之用3年多时间,率领团队主创大型油画《重庆大轰炸1938~1943》。其间,他接触100多名大轰炸幸存者了解真相,拜访了众多的历史专家,对那段历史有了深入了解。那些创作的日子,连续地作画,陈可之画得手脚都肿大了。《重庆大轰炸》动人心魄,获得日本广岛日中友协“和平贡献奖”。

陈可之认为,生活的原色,是不需要任何矫饰的美。“从现实的景致中切割某个形象,或者解密哪块断面,时常成为我冥想的问题。”陈可之说。

作为油画家,陈可之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研习,能写各种书法字体,这在油画家中是不多见的,更难得的是他将中国书法融入油画画面,且画面格局浑然一体,气韵浩然,别开和谐新局。在陈可之的系列人文历史画作里,吸收东方传统文化,学习西洋技术,吸取西方美学观念,融汇成其新的艺术形态,表现出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中国油画的东方气派。这样的艺术风格是陈可之蜚声中国画坛的标签。在油画《中华英雄邓世昌》中,西方油画的光影色彩,中国书画的落款格局,烟雾中有中国水墨文化的影子,虚实结合,浑然天成。

当今画坛,画家多,匠人少,那种沉下心来做艺术的匠心独运,在出名后并不容易保持。活动很杂,各种名头很响亮,但是时间有限,能用在艺术钻研上的时间就会被挤掉。陈可之认为他的作品需要长时间的积淀与思考,所以虽然成名甚早,但是他婉拒了很多邀请和社会职务。记者问,这样做会不会影响名气和作品的推广。陈可之表示,会,但是若与潜心创造艺术的高度相比,艺术状态和创新水准错失,那才是更大的遗憾和损失。

(摘编自《为画而生——访当代名家陈可之先生》)

相关链接:

①社会呼唤属于时代的艺术精品,在陈可之的作品里读到和感到他对时代的忠诚。

(摘自《范增与陈可之会见速记》)

②当今社会十分缺失一种“鲁迅精神”,这让我们更加感到有责任、有义务把梦想与生命的号子喊起来!这是一种积极开拓的旋律,中国人需要这样的声音。艺术家应为时代给力(出力)。

(摘自陈可之《艺术家应为时代给力》)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陈可之看来,要画好一个人,不能只是了解、研究有关其人的历史资料,更重要的是解读其人的风范与人格等。

B. 陈可之的《朱德总司令》是有关朱德同志的首幅创作型肖像画,它运用了肖像画加历史场景叙事式的呈现方式。

C. 陈可之在充分了解真相、走访专家的基础上,率领团队主创的大型油画《重庆大轰炸1938~1943》获得日中友协“和平贡献奖”。

D. 陈可之深入研习中国传统文化擅长各种书法字体,并将书法融入油画画面,因此他的油画才别开生面,独具一格。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 陈可之为了创作巨幅油画《朱德总司令》而把自己关禁闭十个月,这表明他是一个心无旁骛、执着沉潜于艺术世界的人。

B. 陈可之创作《朱德总司令》,对于老总的派克笔,对于帽子上的党徽等细节,都要一一论证,可见他遵规守矩的态度。

C. 陈可之的历史题材作品《冬日晨曦》取景朴素,虚实相生,突出领袖人物的人性美而力避“高大上”模式,别具匠心。

D. 陈可之的人文历史油画具有东西文化融合的中国油画的东方气派,这与他吸收东方传统文化,学习西洋技术,吸取西方美学观念密切相关。

E. 陈可之虽然创作成果丰硕,成名较早,但他婉拒了很多邀请和社会职务,这表明他具有清高孤傲不趋炎附势的性格特点。

3.陈可之认为“艺术家应该为时代出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