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王实甫《西厢记》)

——运用夸张,表现了崔莺莺在感情折磨下的身心交瘁。

B. 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史铁生《我与地坛》)

——运用排比,描摹了地坛四百多年来的荒凉和颓败,写出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有情。

C. 日本日立公司电机厂,五千五百人,年产一千二百万千瓦;咱们厂,八千九百人,年产一百 二十万千瓦。这说明什么?要求我们干什么?(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两处反问,表现并突出了小说中的乔厂长发言时对中日生产效率差距巨大的深沉的思考。

D. 最伟大的牺牲是忍辱,最伟大的忍辱是预备反抗。(老舍《骆驼祥子》)

——运用对偶,语句匀称,朗朗上口,凝练而集中地表现了忍辱负重,保有尊严,是最伟大的牺牲;信念不死,反抗不泯,是最伟大的忍辱的道理。

高三语文选择题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