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各题。

作家与草莓

胡风

有人说,某一社会层出身的作家只能写出那一社会层的作品,因为他们不能不忠实于他们的生活。

这高论,骤然一看,是大可以使人佩服的。无论怎样“横暴”的批评家,总不至于“命令”作家去说假罢。

过细想一想,又觉得有些怀疑。第一,照这个说法,好像一个人的社会存在状况,是被阎罗王前生注定了,不能变动似的,但实际上的情形却不一定如此。譬如说,富裕的农民变成苦力,学生进工厂,还有极端的例子,大学生拖黄包车。固然,文学家是国民中的优秀分子,应该从心所欲,但如果他或她也是社会的存在的话,怎样能够永远“泰山不敢当”地坐在花香鸟语的地带里呢?第二,某一社会层的作家却并不一定能够懂得那个社会层的生活。同样,虽然不是那个社会层出身,却能向那个社会层突进,而融合,而成长,如像法兑叶夫,巴比塞,小林多喜二……

关键在什么地方呢?说出来是一样的话,是在乎作家忠实或不忠实于生活这一点。但也有点不同,这里所说的生活,不是指的仅仅从狭小的经验上所设定的永久不变的抽象东西,而是指的与“动”的社会相关联的实践。而这里面就包含有人的认识之能动的作用。

今天读到七月份《中央公论》上的立野信之的《草莓》。在这样的暑天,看到“草莓”这个名词,就很容易联想到“草莓牛奶”那样好的解渴食品的。但这小说里面却没有一点这样的香气。有的是,以种草莓这件事为故事构成的主眼,农村经济的变迁,农民的困苦,由困苦和拼命的劳动所引起的悲剧,以至觉醒的经过。这里面,关于农村社会结构的解剖,关于各种种植问题如肥料气候的说明,关于农民感情的刻画,都不是专凭一点经验可以做得到的。不用说,立野氏是一个知识分子,但他的创作活动并没有被小的经验范围所囚住。

然而,我们的“作家”除了坐在房里在白纸上高揭起什么旗子一类的大文以外,关于草莓研究之类的事,是不屑一顾的。

一九三三年七月

1.作者用哪些理由驳斥文章开头的论调?请简要概括。

2.《草莓》一例是怎样论证作者观点的?

3.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