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各题。

中国现代的社会变迁,重要的还是由社会和技术的要素所引起的。社会的要素是指人和人的关系,技术的要素是指人和自然关系中人的一方面。中国社会变迁的过程最简单的说法是农业文化和工业文化的替易。这个说法大体上指出了中国是在逐渐脱离原有位育于农业处境的生活方式,进入自从工业革命之后在西洋所发生的那一种方式。中国传统处境的特性之一是“匮乏经济”,正和工业处境的“丰裕经济”相对照。匮乏和丰裕偏重于经济结构的本质。匮乏经济不但是生活程度低,而且没有发展的机会,物质基础被限制了;丰裕是指不住地累积和扩展,机会多,事业众。匮乏经济中所维持的精神是“知足”,丰裕经济中所维持的精神是“无厌求得”。

物质生活的享受总是人生的一种引诱。那么,在一个资源有限的匮乏经济中这种引诱会引起什么结果?在村子里,每一方田上都有着靠它生活的人。若是有一个人要扩张他的农田,势非把别人赶走不成。一人的物质享受必然是其他人生活的痛苦。人不向自然去争取享受,而在有限的供给中求一己的富裕,结果不免与人相争食。在中国历史上固然不缺乏刘邦、朱元璋之类的人物,但是每个人若都像项王一般,存着“取而代之”的心思,这个社会显然是难于安定了。没有机会的匮乏经济是担当不起这一种英雄气概的。刘邦、朱元璋究竟是亿万人中的幸运儿,不足为训;历史上读不到的是屈死篱下的好汉。这史实,这教训,这领悟,凝成一种态度,知足安分;一代又一代,知足安分地得到了生存和平安,谁能否认这是处世要诀?

从这个角度去看传统的儒家思想,我们这位“万世师表”所企图的是规划出一个社会结构,在这个结构中有着各种身份(君臣父子之类),每个人在某种身份中应当怎样想,怎样做。社会结构本是人造的,人造的东西都可以是一种艺术。社会也可以是一种艺术。

我并不知道在传统社会中的中国人是否快乐,是知足的态度却使他并不能欣赏进步的价值。孔子对于生产技术是不发生兴趣的,他是一个在农业社会里不懂农事的人。唯一对技术有兴趣的墨家,在中国思想上所占的地位远不如儒家,这也可以说明在一个劳力充斥的农业处境中去讲节省劳力的技术,是件劳而无功的事。不进步的技术限制了技术的进步,结果是技术的停顿。技术停顿和匮乏经济互为因果,一直维系了几千年的中国社会。

技术是人利用自然的方法。匮乏经济讲求修己以顺天,控制自己的欲望以应付有限的资源;在丰裕经济中则相反,是修天以顺己,控制自然来应付自己的欲望。前者已造成人类的贫穷,后者已造成人类的不安全。然而,在一个已经工业化的西洋的旁边,绝没有保持匮乏经济在东方的可能。适应于匮乏经济的一套生活方式,维持这套生活方式的价值体系是不能再帮助我们生存在这个新的处境里了。

(选自费孝通《乡土重建》 有删节)

1.下列关于“中国社会变迁”的说法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现代的社会变迁,主要还是由社会的和技术的要素引起的;社会的要素是指人和人的关系,技术的要素是指人和自然的关系。

B. 中国社会变迁的过程是指中国已经完全脱离原有位育于农业处境的生活方式,进入自从工业革命之后在西洋所发生的那一种方式。

C. 中国社会变迁的实质就是从传统处境的“匮乏经济”转向工业处境的“丰裕经济”;与两者匹配的价值观分别是“无厌求得”和“知足”。

D. 中国社会的变迁使得原先与之相适应的一套生活方式以及维持这套生活方式的价值体系都不能再帮助我们生存在这个新的处境里了。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企图规划出一个社会结构,在这个结构中每个人被规定在某种身份中如何想如何做,这种结构可以说是一种艺术。

B. 在一个劳力充斥的农业处境中讲节省劳力的技术,是件劳而无功的举动,墨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中国思想上的地位远不如儒家。

C. 匮乏经济和丰裕经济偏重于经济结构的本质,匮乏就是指没有发展的机会,物质基础被限制了;丰裕是指不住地累积和扩展,机会多,事业众。

D. 匮乏经济因为资源有限,只能控制自己的欲望来应对有限的资源;而丰裕经济则能控制自然来应付自己的欲望。两者都能对人类构成威胁。

3.概括“知足安分”这种价值观的影响。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