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860年,全国约有45%的农户织布,其中约80%植棉。全国占首位的手工业纺织中心松江府,实际上家家织布,平均每户年产布66.3匹,其中自己消费的仅8.4匹。宁波自五口通商后,其地的棉纺织手工业“已经受到了显著的影响”,“六年以前,每锭售价六元的白布(叫南京土布),现在只要三元五角就能买到。这样和本地货相同的货物的进口,已经使许多织布机停了下来

——据《鸦片战争后茶叶和鸦片贸易与上海城市的发展》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长江下游地区城镇经济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在民国时期的经济大家庭中,既有又老又保守的“婆婆”,也有年轻且掌握大权的“丈夫”,民族资本主义就像一个可怜的寄人篱下的“童养媳”,仰人鼻息,举步维艰……但是自从民族工业这个“童养媳”进了家门,自然经济这个“婆婆”的地位便日益受到了威胁。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分民国时期主要有几种经济成分。并分析“童养媳”在“家庭”中的地位。

材料三   联产承包责任制……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化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这种趋势,预示着我国农村经济的振兴将更快到来,从而为实现党的十二大战略目标提供更加有力的条件

——摘编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3)根据材料三,概括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作用。

高一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