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不忧,字仁仲,嗣濮王宗晖曾孙也。初补保义郎,绍兴二十七年登第,调金华丞。治县豪何汝翼,械请于郡,编隶他州,邑人慑服。除永州通判。郡岁输米,倍收其赢,民病之,不忧言于守,损其数。帅司檄不忧录靖州狱,辨出冤者数十百人,靖人德之。除知开州。开州俗鄙陋,不忧为兴学,俾民知孝义。民绝斗争,夜户不闭。诸司交荐,以比古循吏。转夔州转运判官,开人数千遮城门,不得行。改成都路转运判官。适岁饥,不忧行抵泸南,贷官钱五万缗,遣吏分籴。比至,下令曰:“米至矣。”富民争发粟,米价遂平。唯朱氏独闭籴,邑民群聚发其廪。不忧抵朱氏法,籍其米,黥盗米者,民遂定。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绝江遏水,以灌数郡田。吏盗金,减役夫,堰不固而圮,田失水,故岁屡饥。不忧躬视,操板筑,绳吏以法。黎州青羌奴儿结反,制司调兵往戍,属不忧给饷。依故事,富人出粮,而下户以力致于边。不忧曰:“民饥,不可扰也。”以籴余米发卒运之。朝廷命不忧摄制司。初,官兵败,前制使遣人赂奴儿结以和。不忧曰:“奴儿结,吐蕃小族也,今且和,若大族何?”不听。居官所至有声,立朝好言天下事。时布衣上书狂悖,多抵罪,不忧谓太上皇帝不罪言者。帝可之。既嘉其忠谅,每宴禁中,帝与之饮酒,顾谓皇太子曰:“此贤臣也。”不忧性笃孝,生七岁,遭父北迁,每思慕涕泣。不忧以文行训勉族属,荐其秀杰者,奏新学宫,增广弟子员。置自讼斋,使有过者读书其中,人人感励。淳熙十四年卒,年六十七。赠开府仪同三司,封崇国公。

(节选自《宋史·赵不忧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司交荐,以比古循吏     循:巡视

B. 操板筑,绳吏以法      绳:制裁

C. 制司调兵往戍,属不忧给饷   属:吩咐

D. 朝廷命不忧摄制司      摄:代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如绍兴、元丰等,后世也曾用来称呼皇帝。

B. 登第,指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因科举考试中分等第而得名,又称“下第”。

C. 军,宋代行政区域名,曾见于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中的“为奉化军节度”。

D. 禁中,又叫“禁内”,指帝王所居之处,因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得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忧无畏果敢,严厉惩治豪强。他担任金华丞,惩治土豪何汝翼,将其刑拘后押送到州府衙门,最终使其被其他的州所编管,当地人因此畏惧折服。

B. 不忧移风易俗,受到百姓拥戴。他治理开州,为百姓开办学校,使百姓知晓孝义,开州民俗焕然一新;在他离任开州时,百姓挡住城门表达不舍之情。

C. 不忧明辨是非,遇事思虑深远。起初官兵战败,前制使以贿赂敌方首领的方式求和,他不同意前制使的做法,认为讲和的对象应该是大族而非小族。

D. 不忧关心族人,注重文行教化。他训勉族人,举荐其中的杰出者,请求开办新的学校;设立自讼斋,让有过失者在那里读书,人人受到感动和激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适岁饥,不忧行抵泸南,贷官钱五万缗,遣吏分籴。

(2)不忧抵朱氏法,籍其米,黥盗米者,民遂定。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