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年画

①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门画是年画艺术发展的起源,门画里不只有门神,还包括历史人物、天仙童子等多种题材。汉代即有画神荼、郁垒守护于门的风俗,他们是中国最早的门神;唐代门神增加了钟馗;宋代兴盛的雕版印刷使得门画由宫廷官府普及到寻常百姓之家;元明时期,唐朝大将秦琼、敬德成为最为流行的门神形象;清代门画更加多样,繁盛一时。

②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的名称从那以后开始确定。自宋代出现雕版技术后,为木版年画提供了技术制作条件,促使年画不断发展。随着年画的广泛流传,其内容和功能也不断丰富。到了清代,年画从形式到数量上都发展到了高峰。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增加了吉祥如意、多子多寿、娃娃仕女一类的题材,从而也具有了在新一年中表达美好意愿和美化环境的功能。杨柳青的娃娃类年画造型生动、线条工细,设色妍丽雅致,构成一幅幅美丽温馨的画面,闹春的百子为新春增添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同时,年画也出现了表达农民自己现实生活以及民间传说的内容,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题材经久不衰,使年画具有了丰富文化生活,传播知识的作用。传统年画以木刻水印为主,追求拙朴的风格与热闹的气氛,因而画面的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内容有春牛图、岁朝图、嘉穗图等,并有以神话、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作题材的,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

③新年画是相对于传统年画而言的反映新的时代面貌的年画作品。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均发挥了重要的革命宣传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新年画运动蓬勃兴起,五六十年代最为繁盛。新年画继承了传统年画的优良传统,摒弃其迷信、落后的内容,打破其固定程式,大胆借鉴其他画种的表现手法,创作面貌焕然一新。改革开放以来,年画创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新时期的风貌得以精彩呈现。

④年画是一部我们民族地域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它不仅是“年文化”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也是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看图识字的大众读物或了解时事的媒体。这种内容够得上百科全书式的民间艺术,凝聚着我们民间“年文化”的情感精神。

⑤现在,具有生活情趣的年画作品更是惹人喜爱,充满了“年文化”大俗大雅的特色,满足了人们喜庆祈福的美好愿望。除此之外,我们还看到许多艺术家采用不同方法,创作表现了过年的喜庆祥和气氛。这些迎新年的原创作品,或许我们可以用个时髦词,称之为“贺岁画”吧!似乎更符合“年文化”的时代特色。

1.下面对“门画、门神”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门画是年画艺术发展的起源,它包括门神、历史人物、天仙童子等题材。

B.中国最早的门神产生于汉代,是神荼、郁垒,唐代门神增加了钟馗。

C.唐朝大将秦琼、敬德在元明时期成为最流行门神形象。

D.到了清代,门神更加多样,并繁盛一时。

2.下列对“传统年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年画”这一名称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才开始确定,在此之前,民间对年画的称谓很多,不一而足,如“纸画”、“画贴”、“画片”等。

B.随着年画的广泛流传,其功能和内容大大丰富,形式和数量更是达到高峰,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宋代雕版技术的发展。

C.以木刻水印为主的传统年画,追求拙朴的风格与热闹的气氛,线条单纯、色彩鲜明。

D.传统年画具有丰富文化生活、传播知识等作用,可以为新春增添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3.下面对“年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新年画反映了新的时代面貌,打破传统年画固定程式,大胆借鉴其他画种的表现手法,创作面貌焕然一新。

B.年画的发展与时俱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年画,创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展现出时代的特色。

C.现在表现喜庆祥和气氛的迎新年原创作品,似乎更符合“年文化”的时代特色。具有生活情趣的年画更受欢迎。

D.新年画相对于传统年画而言,更有民族特色和审美价值,它点缀着“年文化”,凝聚着“年文化”的情感精神。

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