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甲   《游褒禅山记》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乙   《治官如治家》

治官如治家,古人尝有是训矣。盖一家之事,无缓急巨细,皆所当知;有所不知,则有所不治也。况牧民之长,百责所丛,若庠序,若传置,若仓廥,若囹圄,若沟洫,若桥障,凡所司者甚众也。相时度力,弊者葺之,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旧所无有者经营之。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前辈谓:公家之务,一毫不尽其心,即为苟禄,获罪于天。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明

B.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察看

C. 夫夷以近             夷:平坦

D. 古人尝有是训矣         训:教诲

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

B. 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

C. 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

D. 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夕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堕矣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游褒禅山记》的第三段提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相互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B. 《游褒禅山记》中,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对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很惋惜。

C. 《游褒禅山记》中作者用对比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说理,所阐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

D. 乙段文字中表明治官如治家,凡事当如,而官府所司范围更广,责任更重,因此治官更应尽心。

4.翻译文中划横线句子。

(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盖一家之事,无缓急巨细,皆所当知;有所不知,则有所不治也。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