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林兴祖,字宗起,福州罗源人。至正二年,登进士第;授承事郎,同知黄岩州事,三迁而知铅山州。铅山素多造伪钞者,豪民吴友文为之魁,远至江淮、燕蓟,莫不行使。友文奸黠悍鸷,因伪造致富,乃分遣恶少四五十人,为吏于有司,伺有欲告之者,辄先事戕之,前后杀人甚众,夺人妻女十一人为妾。民罹其害,衔冤不敢诉者十余年。兴祖至官,曰:“此害不除,何以牧民!”即张榜禁伪造者,且立赏募民首告。俄有告者至,佯以不实斥去;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鞠之款伏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须臾,来诉友文者百余人,择其重罪一二事鞠之:狱立具。逮捕其党二百余人,悉置之法。民害既去,政声籍甚。升南阳知府,改建德路同知;俱未任。至正八年,特旨迁为道州路总管,行至城外,撞贼已迫其后,相去仅十余里。时湖南副使哈剌帖木儿屯兵城外,闻贼至,以乏军需,欲退兵,兴祖闻,即夜诣说留之。哈剌帖木儿曰:“明日得钞五十锭、桐盾五百,乃可破贼。”兴祖许之。明日甫入城视事,即以恩信劝谕盐商,贷钞五千锭。且取郡楼旧桐板为盾,日中皆备。哈刺帖木儿得钞盾大喜,遂留,为御贼计。贼闻新总管至,一日具五百盾,以为大军且至,中夕遁去。永明县洞瑶屡窃发为民害,兴租以手榜谕之。皆曰:“林总管廉而爱民;不可犯也。”三年不入境。春旱,虫食麦苗,兴祖为文祷之,大雨三日,虫死而麦稔。已而罢兴作,赈贫乏,轻徭薄敛,郡中大治。宪司考课,以道州为最。以年老致仕,终于家。

(选自《元史·良吏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鞠之/款伏/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

B. 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鞠之/款伏/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

C. 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鞠之款伏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

D. 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鞠之/款伏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至正,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B. 知府,别称“太守”、“府尹”,是中国古代地方官职名,是州府一级最高长官,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

C. 考课,包含着两种意义:一是考,就是考察自中央至地方各级官吏在其任职期间执行国家法令的具体表现;二十课,就是依照国家的行政计划进行督课。

D. 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与此同义的说法还有“致事”“休致”“乞骸骨”等。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铅山州一向有许多造假钞的人,吴友文是这些横行不法伪造钱币的人中的首领,狡诈、蛮横、凶狠,前后杀人很多。

B. 林兴祖颁布禁伪钞令不久,就有一个人前来告发,他假装用不符合实情的理由斥责那人离去。

C. 林兴祖为百姓剪除祸害,声誉大振。升任南阳知府,改任建德路知府,但他都没有到任。至正八年,升官为道州路总管。

D. 湖南副使哈剌帖木儿驻军在城外,听说敌人到了,因为缺乏军需物资,想要撤兵,后在林兴祖的反复劝说下,才答应不撤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日甫入城视事,即以恩信劝谕盐商,贷钞五千锭。

(2)已而罢兴作,赈贫乏,轻徭薄敛,郡中大治。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