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故乡情愁

①自从一个童年好友与我告别之后,我对故乡就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惆怅。

②在我们的家乡有烧三天纸的习俗,也就是把老人送进祖坟后,第三天再去坟上烧一次纸,才算把丧事了结。好友的父亲因病而逝他早有准备,他母亲的猝然离去却使他始料未及。出殡后,他只身一人在那土窑洞里住了两个晚上,父母的音容笑貌仿佛还在那破窑洞里闪来闪去,童年的往事一幕一幕从脑海里闪过。两个晚上的孤独揉碎了他对故乡的眷恋。

③第三天从坟上烧纸回来迫不及待就迈出了家门。他对我说,故乡可能就成了他生命中一个美丽的传说。他成了永远的游子。

④那天,我俩手捧酒杯,相对无语唯有泪两行。

⑤小时候,我无数次我背诵起“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始终不明白:诗仙你在忙什么?为什么不回家走一遭看一看呢?

⑥如今我明白了。故乡原来只是一个精神的家园,是一个甜蜜的伤痛,就像孩子们玩的肥皂泡沫,仰望是炫丽的,却无论如何也不能伸手去触及。

⑦我比起好友要幸运的多,离故乡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且二老健在。然而我总要找许许多多的理由几个月才回一次。纵然回去也是来去匆匆。

⑧就在我送走好友的那个星期天,我回到了故乡。

⑨院子里,两位古稀的老人,面容慈祥,让我感到不安。当我告诉他们,我要在家住上一个晚上时,老人有些惊喜和诧异。随即,他们就像接待贵宾一样,迈着颤巍巍的脚步,忙活开了,又是凉被辱,又是打扫房间,又到地里摘菜……

⑩小时候他们为我做的一切,我以为那全是应该的。如今我人到中年,老人依然这样对我,我能承受的了吗?晚上我和母亲一直聊到两点多钟,她似乎睡意全无。

⑪第二天,我独自沿着村边漫无目的转悠了一圈,又在老街走了走。老街的房屋倒的倒塌的塌,儿时常常惦记的那些鹊窝、树桩已经不知去向。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与我打招呼的人少的可怜,更多的是用一种陌生的眼光在打量我。村里的长辈大都已经老去,同辈都在忙于生计,晚辈却不知我从何处来。我在拣拾着童年的记忆,站在村中央最高处,泪眼朦胧地注视着这片土地,目送着即将逝去的“家”。

⑫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老人离去是迟早的事。屋与家是两个概念,有屋没有亲人那就不是家了。但是,老房我是不会处理,哪怕塌成一片废墟,也要让生我养我的那个小院,永远留存亲人的音容与童年的故事,直到我生命的终点。

⑬“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千百年来,故乡一直被文人墨客所追寻。但是,没有一个人能给故乡下过一个确切的定义。有人说,故乡是一个人出生的地方。有人说,故乡是堙埋亲人的地方。也有人说,故乡是留下童年足迹的地方。对于我来说,故乡既有童年的记忆,又有亲人牵挂,而且能给我心灵的滋养。

⑭我回到小院,二老见我的心情不好,忙加追问。我只想哭,只想号啕大哭。这时,我忽然记起那位好友的提醒,要趁老人健在,常回家看看,莫等人去屋空,虽近在咫尺,也只能枕着月光,默念古诗以泪洗面。

1.文章以“故乡情愁”为线索写了哪几件事?结合全文概括作答。

2.原文有一句话单独成段:“我愧疚,我伤感,我自责”,联系上下文看,它可以放在文中哪两段之间,并说明理由。

3.第⑥段画线句有什么含义,结合全文简要作答。

4.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