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学习历史,应该形成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透过世界,能更好的解读中国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1858年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1)从经济角度看,马克思主要是抨击了清朝的什么政策?材料一中的“时势”是指什么?

材料二:到19世纪中叶,……首先是中国,然后是日本,被迫敞开国门,接受西方的商人、传教士、领事和炮舰。……日本采纳和利用西方强国的手段,并将它们用于自卫及后来的势力扩张。相形之下,中国却不能重新组织自己以迎接西方的挑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中国“被迫敞开国门”开始于哪一事件?“日本采纳和利用西方强国的手段”是指哪一事件?这两个事件分别使中日两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进行的经济改革,不仅提高了公民总体的物质生活水平,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流动性。中国发展了一种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挑战美国经济主导地位,并且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民主的国家发展模式。

﹣﹣[美]弗兰克•萨克雷[美]约翰•芬德林《世界大历史》

(3)材料三中,“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进行的经济改革”的总设计师是谁?中国的“发展模式”指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能够挑战美国经济主导地位”国际因素有哪些?

九年级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