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70个春秋,回首70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会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

(一穷二白)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

(1)根据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如何改变工业基础非常薄弱的经济状况?并列举一项成就。

材料二:“三农”问题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建国后我党对农村政策进行了调整。

(2)图1情景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图1中农民拔除地主界碑的依据是什么?

(3)图2反映的是我国对农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除此这外,我国还在哪一行业实行什么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失误挫折)

材料三:四川一首歌谣中写道:“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

材料四: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许多果树被砍、家禽被屠宰。

(4)材料三、材料四分别反映的是我国现代历史上什么历史事件?

(伟大转折)

材料五:

(5)图3群雕中小岗村农民的做法契合了我国哪次重要会议的精神??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实行了怎样的改革?

八年级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