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自秦朝统一到唐代,海岸线大体如此,但就航海实践而言,尚不能称为海洋大国。贸易的主角是外国商人,民间远洋贸易不被鼓励,甚至被禁止。中原王朝基本上没有海防意识,未建立专门的海防力量。宋元有了根本改变,海洋活动全面领先于亚洲沿海各国,显现了海洋大国的地位。

北宋以西北陆防为主,虽出于防辽的目的而设“刀鱼战棹司”“澄海水军”,但未建立海防体系。南宋背海立国,重视海防建设,设立了专门的海防水军,浙西、明州和淮东沿海的海防体系以拱卫临安为主要职责,台州、温州、福建的海防体系以保障海洋贸易为主要职责。南宋海防水军不少于25000人,有战船18000艘。这样的海防力量当时各国不可能具有,南宋海军曾在明州海战和胶西海战中大败金朝水军。元朝在海上追剿南宋势力中积累了强大的海防力量,并最终在海上灭亡南宋。元朝于1292年派出2万人的舰队远征爪哇。这是中国首次大规模海洋远征,为元朝注入了海洋帝国的元素。元朝征讨爪哇,震慑了海外各国。

但宋元海洋实力并非体现在军事力量上,而是体现在经济贸易上。

宋元与海上诸国交往的主要方式是经济贸易。宋元海商数量巨大,商品结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具有绝对优势,在亚洲海洋贸易中具有发动机的作用。宋代沿海民众出海贸易之风盛行贩海之商“江、淮、闽、浙处处有之”。宋代鼓励商人出海,开创了亚洲海洋贸易的新格局。元代进一步鼓励民众出海贸易,海商继续壮大,既有官僚巨商,也有众多称商,推动了海洋贸易的发展和扩展,改变了海洋贸易的节奏。

宋代海洋贸易的商品结构是以中国瓷器和丝绸为主的手工业品与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地区的香药、珠宝为主的资源性商品相交换,因技术水平和自然环境的差异构成了供需稳定、利润丰厚的互补性市场关系。元代海洋贸易的商品结构依然是中国输出纺织品、陶瓷等手工业品,且质量和数量均超过宋代,主要输入商品为珍宝和香药,仍具有互补性特点。在这一商品结构中,中国商品技术合量高,与社会生活关系密切,而珠宝、香药等主要用于奢侈消费和宗教、医药等领域,与日常生活关系相对不密切。

中国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也有明显优势。宋元海船多层板和水密隔舱技术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宋元首次把指南针运用于航海,并不断完善。宋徽宗初年广州海船见运用指南针,南宋海船有专司指南针“针盘”即罗盘的“火长”。元代指南罗盘已是海船必备之物,对“行丁末针”“行坤申针”等“针路”的掌握比宋代更进一步。

宋元激发出的沿海百姓贸易求利的海洋意识及中国在海洋贸易中的优势,使中国对外贸易真正进入海洋贸易时代,并成为在亚洲海城的贸易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海洋大国。这一地位直到西方殖民者控制亚洲海战之前一直延续。

(摘编自黄纯艳《宋元海洋意识的新变与海洋贸易时代的确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代以前我国尽管拥有绵长的海岸线,但由于民间远洋贸易空白、国家海防意识既乏等原因,仍不能称为海洋大国。

B. 南宋重视海防建设,设立专门的海防水军建设了当时其他各国无可匹敌的海防力量,之后元朝的海防实力也令人生畏。

C. 宋元时期的海洋贸易中,我国输出的充器、丝綱等商品技术含量高,而输入的香药、珠宝等商品则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D. 宋元时期,我国海洋活动全面领先于亚洲沿海各国,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在当时具有明显优势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历史沿革为顺序,阐述了我国海洋大国地位确立的历程原因等诸多内容。

B. 文章先介绍宋元时期我国的海防力量然后转入宋元时期的经济贸易情况的阐述层次井然。

C. 文章从海商数量商品结构、造船技术等方而阐述了宋元时期我国海洋贸易的优势。

D. 文章在分析宋元时期我国海洋贸易的优势的同时,又指出其不足,一分为二,论述缜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元以前,海洋贸易的主角是外国商人;宋元时期随着我国海洋贸易地位的提高,海洋贸易的主角也有所改变。

B. 在海洋贸易中,元代的商品结构市场特点和宋代相同,只不过输入商品的质量较宋代为高,数量较宋代为多。

C. 如果西方殖民者没有控制亚洲海域,那么我国就可能是在亚洲海域的贸易体系中一直发挥主导作用的海洋大国。

D. 宋元时期,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民间层面都出现了海洋意识的新变化,这种变化推动了我国海洋贸易大国的确立。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