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寄隐居士

先生骨相不封侯,卜居但得林塘幽。

家藏玉唾②几千卷,手校韦编三十秋。

相知四海就青眼,高卧一庵今白头。

襄阳者旧节独苦,只有庞公④不入州。

(注)①谢逸:字无逸,屡举进士不第,隐居乡间,博学工文辞。②玉睡:珍贵的书籍。③襄阳者旧,泛指襄阳的隐士。④庞公:庞德公,后汉襄阳人,居魄山南,未曾入城市。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本诗开篇便写出了先生因自己“薄禄相”而未被封候,无奈之下,只得选择隐居山林,语句中隐隐透露出作者些许不得志的情味。

B. 本诗第二联描绘精致,对仗谨严,特别是数词的选用,很具代表性,体现先生藏书之富、研学之久,突出其隐居生活的鲜明特征。

C. 本诗第三联告诉我们,虽然先生四海之内不乏相知之辈,但他们境界追求大多不会像先生一样,他们没有选择“高卧一庵”的生活。

D. 本诗语言朴素,表达简妙,写先生隐居,又不拘泥,有联想,有拓展,表面上“寄隐居士”,其实,也寄寓了作者自己的心志。

E. 本诗结尾两句描述了襄阳隐土的节操志向,他们为了高尚的品节志向苦苦坚守,庞德公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

2.作者对先生隐居山林后的哪些表现怀有钦佩之情?请结合全诗加以概括分析。

高二语文诗歌鉴赏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