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某小组同学用如图1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其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他们进行实验的同时在坐标纸上记录蜡烛与光屏上像的位置和大小,如图2(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或像,A’、B’分别表示蜡烛在A、B处像的位置)。

(1)从图2中可以看出,蜡烛在A、B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的都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成像特点制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2)和其他小组交流后发现,当蜡烛在距透镜15-30cm之间时,像均成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以外处。但是,当他们把蜡烛放在C位置时,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像距_____________.

(3)为了让蜡烛在C位置的像成在光具座上的光屏上,他们采用了两种做法。

做法一: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淅的像。这表明像距变________了,由此推断更换的凸透镜会聚光的能力较强,此透镜焦距________15c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做法二: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再放置一个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由此实验联系实际,远视眼的晶状体焦距较_________(选填“大”或“小”),将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________方(选填“前”或“后”),故需配戴________透镜矫正。

八年级物理实验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