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天的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应该像天的运行一样,自强不息,奋力向前;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该像大地一样,有着承载万物的博大胸怀和高尚道德。已故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曾用这句话概括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中国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几大古老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这种现象本身就证明了中华民族具有坚忍不拔的民族个性。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民族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我们的古代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羿射九日、精卫填海、   ①     ②   等等,都反映了先民们战胜自然的决心和气概。

(材料二)

奥林匹克运动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起人顾拜旦曾经对此作出自己的解释:“     ,正如     。其实     。”1920年,国际奥委会正式确认“更快、更高、更强”为奥林匹克格言,并在当年的安特卫普奥运会上首次使用。虽然只有短短的六个字,但其含义却非常丰富,它不仅表示在竞技运动中要不畏强手、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而且鼓励人们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永远进取、超越自我,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限。

(材料三)

说起用一个体育比赛项目来命名一种精神,大家会想到中国女排。历久弥新的女排精神,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时代的拼搏印记。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在决赛中迎战欧洲劲旅塞尔维亚队,在先丢一局的情况下以3:1逆转取胜,时隔12年后再次夺得奥运金牌。队员龚翔宇赛后说:“遇到困难顶着头我也得上,我觉得要有那种不服输的劲儿,不管怎么着我也得顶住。”短短一句话,道出了女排精神的内涵。

时间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女排实现世界冠军五连冠,成为全民偶像,而这一切的起点要从1981年的日本大阪世界杯说起。在那届世界杯赛上,中国女排连胜六场杀入决赛,而决赛对手是东道主日本队,日本队此时已经六获世界冠军,实力非同一般。比赛开始后,奔着冠军而来的女排姑娘们发挥神勇,很快拿下了前两局。按照当时的赛制,不管下面的比赛结果怎样,中国队已经获得了冠军。此后日本女排连追两局,2比2平。在决胜的第五局中国队以14比15落后时,中国队教练袁伟民叫了暂停,他说:“你们不要以为已经拿了世界冠军。输了这场球,等于做了夹生饭。不是以全胜的战绩拿世界冠军,并不是很光荣。”比赛重新开始。据郎平回忆:“你看到后几个球,都是四号位了。已经没有快攻的掩护了,就是明打了!靠实力往下砸吧!”郎平的这一砸,砸出了中国女排辉煌时代的到来,也砸出了中国人心中蕴蓄已久的激情。当时的中国,电视机还不普及,但几乎每台电视都锁定了这场比赛。荧屏前挤着的往往是几家人,甚至是一个单位的人。大家随着一个球的输赢,一起叹息,一起叫好。记分牌最后定格在17比15,中国队七战七捷,以无可争议的实力获得了世界冠军。领奖台上,姑娘们泪洒衣襟。电视机前,中国人集体欢庆。激动的人们走上街头,自发进行庆祝。

80年代初的中国,刚刚步入改革开放,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体育水平,和世界强国相比都有一段距离。中国人渴望胜利,也需要一场这样的胜利。中国女排拿到的冠军,让全体中国人都感到扬眉吐气。全国掀起学习女排精神的热潮,就连邮票也印上了女排姑娘。37年过去了,中国社会和中国人都经历了许多变化,然而总有一些不变的东西留了下来,女排精神已经融入中国人的血液,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1.依据上下文,在(材料一)的横线处依次填入恰当的词语。

2.依据上下文,下列三句话依次填入(材料二)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①奥运会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

②最本质的事情并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

③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成功,而是奋斗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③①②

3.阅读(材料三),说说女排精神同前两则材料中的“中华民族精神”“现代奥林匹克精神”有什么联系。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