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丝绸之路不只是一条东西方的贸易通道,更是一条见证几千年人类文明与冲突的伟大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与冲突)

材料一  汉武帝开通通往西域各国的道路,最初只是为了征讨匈奴开拓疆域。但战争结束了,一条由开拓者走在最前面的万里通途,把古老中国和遥远西方连在了一起。中国的丝织品、凿井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也纷纷东来。

(1)结合所学,说出“万里通途”的最早开拓者是谁?并简要概括这条“通途”开通后发挥了哪些重大作用?

材料二  公元7世纪,丝绸之路的焦点是各种信仰、观念和宗教彼此冲突、彼此争夺,他们不断学习以求赢得更多关注。谁能想到最具竞争力、最有可能获得最终成功的,却是这个1世纪时诞生于巴勒斯坦的宗教。她的分支宗教终于开始在丝绸之路上的起点传播。

(2)依据材料指出7世纪丝绸之路的焦点问题,并结合所学所出最终在这一焦点问题中获胜的是哪一宗教?

(探索与扩张)

材料三  15世纪末,丝绸之路上发现了大量黄金为这一时代的航海事业提供了资金来源,各国开始不断组织航海家探索未知的海洋世界。哥伦布和他的船员们所处的正是这样一个大航海时代。

(3)材料中的“大航海时代”指的是当时世界那一热潮?作者认为丝绸之路在这一热潮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四  1770年,控制丝绸之路的东印度公司到了破产的边缘。伦敦方面认为丝绸之路实在太重要,东印度公司决不能垮掉。然而援助行动需要筹集大量的现金,于是英国将目光投向了北美的殖民地,由此颁布了《茶叶法案》,正是这一方案点燃了殖民地的怒火。

(4)结合所学说出“殖民地的怒火”最终是通过哪场战争得以宣泄?战争中哪些文献的颁布集中体现了殖民地人民的诉求?

(危机与战争)

材料五  19世纪,随着欧洲各国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丝绸之路,大英帝国终于开始出现胜极而衰的迹象。为了维持在丝绸之路上的统治,英国与其对手展开竞争。到了1914年6月,事态一发不可收拾,人体本身的命运都压在了一场即将爆发于欧洲的战事上。

(5)结合所学指出当时英国在欧洲的最大竞争对手是谁?哪一事件造成了当时“事态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

材料六  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急于得到资源,因此希特勒将目光转向丝绸之路的东方。40年代,为了获得更多丝绸之路上的小麦,做出了一个以数百万德国士兵和数百万苏联士兵以及数百万犹太人的生命为代价的决定:入侵苏联。

(6)依据材料指出,希特勒当时将目光转向丝绸之路的东方的目的。当时希特勒这一战略受到了经济领域哪一事件的打击?请举出一例战役来证明它在入侵苏联的代价是更为惨痛的。

材料七  1946年,为了获得更多的政治成本和资源,斯大林开始将更多的目光集中在丝绸之路上的中亚国家身上。美国人也关注着这一地区,在于这里丰富的石油资源。为了维持国内资源消耗的稳定,美国绝对不允许苏联将这些国家收入社会主义的阵营中。

(7)材料中关注“这一地区”的两个国家之后处于怎样的对峙与竞争状态?这一状态正式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和平与发展)

材料八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旨在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

(8)“一带一路”的提出体现了当今世界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依据材料归纳“一带一路”的宗旨是什么?(不允许摘抄原文,)

九年级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